米拉团队花12个月调出来的底盘,问界M6用25万卖给你,保时捷Macan车主看完方向盘下那套四球节双叉臂沉默了半天
麋鹿测试79公里时速过桩,车身侧倾角15度,方向盘回正力矩精确到0.3牛米——销售把这组数据甩我面前时,我正蹲在轮拱里看那套四活塞卡钳。“米拉调的?”我抬头问。他点点头,又补了句:“前悬架结构跟保时捷Macan一个路子。”这话要放以前我不信,但摸到方向盘下那套博世转向机,再看看全铝副车架上的焊接工艺,多少有点意思了。
前两天拉着朋友去试驾,他开惯了BBA,上车第一脚刹车就愣了:“34米多的制动距离?”我说差不多,他又问:“连续十次制动热衰减控制在2%以内?”我笑着让他自己再踩几脚。后来下车的时候,他站在车尾看了会儿那个7200吨压铸机一次成型的后车体,说了句:“焊点少了500多个,难怪过弯这么整。”
底盘功夫藏在细节里。横向布置的弹簧降低了塔顶高度,换来更长的减震器行程,配合那套1毫秒响应的电磁避震,过烂路的时候后排乘客表情都很平静。车身重心压到546毫米,比多数同级SUV低十几毫米,高速变道的时候能明显感觉车身跟得更紧。
动力这块有点超预期。华为那台DriveONE电机转速到22000转,实际开起来,120时速再踩电门还能给你往座椅上摁的感觉。油冷系统做得挺细,持续全油门输出能撑30秒,山路超车不用担心热衰减。齿轮重合度提升了三成,高速巡航的时候减速器啸叫声基本听不见,车内噪音测出来60.8分贝。
充电速度确实快。上周末跑了趟郊区,回来顺路插上华为超充桩,5分钟补了150公里续航,够我在城里开一周。那个3.5千瓦的V2L外放电平时用得不多,但上次露营的时候派上用场了——电火锅、投影仪、音响一起开,连续放了7个小时,电量还剩三成。
座舱响应速度挺利索。鸿蒙系统语音助手0.8秒就能唤醒,连续对话不用反复喊唤醒词。副驾座椅靠背能放到178度,跟后排坐垫连成一片,铺个充气垫就是1米5的双人床。后排放倒之后后备箱纵深接近2米,30个20寸行李箱塞进去还有富裕。
冗余系统这个配置在这个价位段不太常见。低压电源挂了,高压还能接管转向和制动,车能以50公里时速继续跑10公里。虽然希望永远用不上,但跑高速的时候心里多少踏实点。制动系统主ECU失效后,备份ECU能在150毫秒内接管,建压速度依然保持在120巴每秒。
那套192线激光雷达配合508TOPS算力,城区NCA基本能开全国范围,不依赖高精地图。平均接管里程据说能到100公里以上,实际体验下来,市区复杂路口通过率挺高。泊车功能支持机械车位、断头路这些场景,平均揉库三把以内能搞定。
价格定在25到29万,对标意图很明显。同样的钱,你可以买某些品牌的后驱入门版,也可以选这台零百5秒以内、带激光雷达、算力翻倍的车。底盘那个一体式压铸后车体,扭转刚度41500牛米每度,比不少豪华品牌SUV还高。
电池包采用双核架构,主副区独立热管理。低温环境下副区先工作,据说零下30度还能保持九成可用电量。高温场景下主区承担大功率输出,热失控风险比三元方案低不少。整包循环寿命3000次以上,十年衰减控制在8%以内。
当然也有需要适应的地方。比如那个一体式压铸后车体,虽然扭转刚度高,但尾部剐蹭后维修逻辑跟传统钣金不太一样。再比如那套电池包,北方极寒天气下的实际表现,可能还得车主自己验证。
说到底,数据能参考,但车好不好开,屁股、手心、耳朵的感受更直接。至于值不值那个价,前1万名大定用户送的20寸轮毂和Brembo卡钳据说快抢光了,市场反应大概说明了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