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9台背后藏着啥秘密武器?智己到底卖爆了啥?连续破万只是开始?会不会学那些品牌一样先涨价再减配呢?

最近几个月刷汽车圈的新闻,真的能把人刺激得不行,二零二五年十月的销量榜单直接炸了锅。

智己汽车官方宣布了一个数字,十月份销量冲到了13159台,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销量破万了。

要知道,三年前这时候智己还在月销四千出头的尴尬期徘徊,今年九月刚破万突破11107台的时候,网上还有老铁在嘀咕,说这是不是靠着各种促销政策硬生生冲出来的虚假繁荣。

但十月的成绩直接用铁血数据给这些怀疑声啪啪打脸,不仅稳住了万台这道关口,环比还涨了差不多两千台。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曾经被嘲讽"只会说不会卖"的智己,怎么突然就支棱起来了?

这连续两个月的破万成绩,到底是运气爆棚还是真有底气?

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聊聊这件事。

13159台背后藏着啥"秘密武器"?智己10月到底卖爆了啥?

13159台背后藏着啥秘密武器?智己到底卖爆了啥?连续破万只是开始?会不会学那些品牌一样先涨价再减配呢?-有驾

看看那些硬数据就能明白,二零二五年十月智己的总销量达到了13159台,这比三年前十月的4018台,直接翻了三倍多。

要知道,这份成绩可不是靠着什么"骨折价"堆出来的。

全新LS6的限时权益价是21.99到28.29万元之间,L6的预售价是21.99到28.99万元,和那些号称豪华品牌的宝马iX3、奔驰EQE相比,价格上风险是明显的,但讲真的,配置却反过来吊打人家。

智己能让消费者掏钱,核心就是一个狠字。

全新LS6用上了"灵蜥底盘2.0"这套东西,把原先只有中高端豪车才搭的空气悬架加上电磁减震,整个融进了这个车的产品线里头。

开起来既稳又舒服,很多用户反馈说,家里的老人坐在后排都直夸"不晕车",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提升。

L6这边主打的是"智驾平权"这个概念,听起来时髦,但落实到产品上就是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加上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达到254TOPS这个级别。

城区的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能直接通过OTA推送给你,买回家就能用,不用去经销店花额外的钱去选装,这就是在打破原来那种阶级化的配置模式。

更狠的还在后头,智己十月的时候还推出了购车优惠政策,尾款能立减5000块钱,这直接激活了一批观望中的消费者的购买欲。

当时还有同行在那吐槽说,智己不过就是玩配置堆料的套路,销量能撑多久?

结果十月数据一出来,这种声音就没人再提了。

这哪是什么"运气"啊,分明就是把用户最痛点的需求当靶子,一枪一个准,直接命中市场的真实需求。

13159台背后藏着啥秘密武器?智己到底卖爆了啥?连续破万只是开始?会不会学那些品牌一样先涨价再减配呢?-有驾

从"小众极客"到"大众爆款",智己到底憋了啥大招?

可能有人要问,智己以前不就是那个走"高端科技路线"的品牌吗,怎么突然就开窍了,懂起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

这背后其实就是智己的一场"自我革命",从对技术的执念到对用户体验的拥抱。

看看当下这个新能源车市场的大环境就明白了,二零二五年这一年已经根本不是那个"PPT造概念"的时代了。

比亚迪靠着"油电同价"这个杀招,把合资品牌的日子过得直喊救命。

蔚来和理想用"用户服务"这个武器,圈了一大波忠实粉丝,他们不仅卖车,还在建立某种情感共鸣。

连小米SU7这个搅局者都靠着"性价比加网红流量"杀进了销量前三。

智己要是还死抱着"只做高端极客"的那套老路子,现在早被市场无情淘汰了。

所以从二零二四年底开始,智己就悄悄地调整了整个产品的策略,这种调整可不是表面文章。

新的主力车型不再一个劲地堆砌那些"黑科技名词"来忽悠消费者,而是把用户最关心的那些真实需求做到极致。

什么叫真实需求?

就是那些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这样的舒适性配置,就是后备箱能塞下婴儿车加露营整套装备这样的实用性,就是全车8个气囊加上主动刹车这样的安全性配置。

这些都不是啥高大上的技术名词,但就是这些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日常生活质量。

L6这个车型瞄准的是年轻家庭用户这个群体,产品规划就是围绕这个群体展开的。

先说智驾好用,自动泊车的成功率能超过九十九,对于那些停车水平一般般的城市车主来说,这简直就是解救。

再说续航扎实,CLTC工况下最高能达到850公里,普通版本也有650到780公里不等的选择。

就算在高速路上跑,实际续航也能保持在500公里以上这个水平,北方的用户在冬天-10摄氏度的环境下,仍然能保持在五百公里出头的续航,这在同级别里就算是比较扎实的。

最后就是颜值,溜背的造型加上无框的车门,年轻人一看就喜欢上了。

13159台背后藏着啥秘密武器?智己到底卖爆了啥?连续破万只是开始?会不会学那些品牌一样先涨价再减配呢?-有驾

真正让智己有底气的是背后的技术积累。

自研的"灵蜥底盘"经过了整整200万公里的真实路况测试,什么叫真实路况?

那就是青藏高原那种搓板路,东北冬天的冰雪路,各种极端的使用环境都经过了考验。

这套底盘的耐用性比起同级的合资车要强不少,底盘的寿命和稳定性都是经过血与火的检验的。

电池这块用的是先进的技术方案,冬天的掉电问题比别人少20个百分点。

这听起来可能没什么,但在真实用车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你在冬天能多跑四五十公里,这对北方的用户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用户的话说得很实在,"以前觉得智己是个技术宅,现在发现它是技术宅里最懂生活的"。

这句话就道出了智己这场转变的成功之处。

连续破万只是开始?智己的增长能持续多久?

现在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了,十月破万是不是"昙花一现"呢?

还是说这是智己销量增长的一个长期趋势?

智己的这波增长到底靠什么来支撑?

从市场的竞争环境看,二零二五年的四季度新能源车市肯定会更激烈。

特斯拉的Model Y准备推改款车型,比亚迪的唐L要上市,传统的合资品牌也在疯狂地降价,这时候再看智己的成绩就更难得了。

但智己的优势就在于一个"差异化"。

别人在卷价格,智己在卷用户体验。

别人在堆配置的数量,智己却在做减法,就是把用户根本用不上的功能砍掉,把真正刚需的功能做到极致。

比如LS6的"零重力座椅",这个配置只在中高配版本才有,但凡是买的人都说"这钱花得值",因为长途驾驶时的舒适度提升是明显的。

L6的"智驾包"呢,那是全系标配,但这套算法是智己自己打磨出来的,比起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它更懂中国的路况特点,那些"鬼探头"的情况、复杂的十字路口、那些奇形怪状的行人,算法对这些都有针对性的优化。

从用户口碑的角度看,智己的复购率和口碑转化率正在飙升。

很多用户说,"买智己不是图便宜,我是图省心、图放心、图舒心"。

省心就是说售后响应的速度快,你有问题打个电话,人家很快就能给你解决。

放心就是说质量稳定可靠,不用担心三天两头往修理店跑。

舒心就是说用车的体验好,从驾驶感受到人机交互都让你觉得舒服。

13159台背后藏着啥秘密武器?智己到底卖爆了啥?连续破万只是开始?会不会学那些品牌一样先涨价再减配呢?-有驾

更关键的一个现象是,智己的用户画像在扩大。

以前主要是那些30出头的科技爱好者,现在25到40岁的家庭用户占比在上升,甚至连45岁左右那些从燃油车换过来的传统消费群体也在增加。

这说明什么?

说明智己的产品已经跳过了"极客玩具"这个标签,开始进入真正的大众市场。

如果智己能保持每个月一万台以上的销量,结合2024年全年65505台这个基础,2025年的销量目标有望进一步突破,2026年甚至有可能冲击二十万台这个数字。

为什么这样预测?

因为在20到35万元这个价格段,同时兼顾"科技感"和"实用性"的品牌,真的不多见。

大多数品牌要么是一味地堆科技配置,让用户看不懂也用不好,要么就是把东西简化到没什么亮点。

智己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让消费者感受到技术的先进性,又让他们在日常用车中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智己的销量破万之后,网络评论区直接就成了一个大型讨论现场,各种问题和质疑都出来了。

咱们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好好聊聊。

有人问,"智己现在销量上来了,会不会学那些品牌一样先涨价再减配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谁都不想买完车才发现被套路了。

但从智己最近的动作来看,根本不是这样。

新推出的产品版本反而是增加配置的,价格变化基本不大,甚至有些版本因为上游供应链成本的优化,价格还略有下降。

智驾相关的功能也都是全系推送,没有什么阉割版本的说法。

这背后就是某种战略选择,先用性价比吸引消费者,再用口碑和体验来留住消费者。

还有人关心售后的问题,"智己的服务网点少,修车会不会不方便啊?"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再好的车也得有人给你修。

到2025年为止,智己已经在全国建了体验中心和服务中心,覆盖了主要的地级市,而且和电池企业合作了远程诊断和检测服务,你不用非得开着车去店里,一些小问题线上就能远程解决。

老用户的反馈是,"小问题线上就能处理,大问题去店里修的响应速度比某些合资品牌快多了"。

还有人担心车机系统的流畅性,"智己的车机会不会卡顿啊,我爸妈能用得了吗?"

这个顾虑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很多车的车机系统臃肿得很,老人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智己最新的车机系统用了业界比较高端的芯片方案,开机速度在2秒以内,不是那种开个车就得等五分钟的体验。

系统还支持"长辈模式",字体可以放大,语音控制做得也很完善,有用户晒过照片说,"我爸今年快六十了,现在用智己的车机比他那个老年手机还好用"。

结语

智己用今年九月和十月连续两个月破万的成绩,给整个新能源车市上了一堂课。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个市场已经不再迷信某个单一的吸引点,消费者变成熟了,他们要看的就是整体的产品力和真实的用户体验。

智己早就不是那个"只讲技术不接地气"的高冷品牌了。

它用"精准的市场定位加用户至上的思维,加上技术的真实落地",硬生生地在20到35万元的市场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那些曾经说过"智己活不过三年"的言论,现在听起来就挺刺耳的。

连续两个月破万的成绩,这绝对不是靠运气能撑住的,这是实实在在的市场认可。

如果你现在有25到35万元的预算,是选择"越来越懂用户需求"的智己,还是选择"传统豪华但产品迭代速度慢"的那些老牌品牌?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经给出来了。

当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智己,当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拿钱投票,说明一个品牌已经真正站稳了脚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智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后面的剧情会怎么发展,这个真的值得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