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充0.6秒充入1公里续航,闪充1分钟续航百公里,这家中国充电桩技术领军企业正以硬核发明专利响应国家能源战略。
一辆满载的重型卡车驶入充电区,司机插上充电桩的充电枪走进休息室。一杯热茶尚未喝完,车载系统已提示充电完成。在中科智充全国超级充电桩场站内,640kW 重卡充电桩正将这样的闪充场景变为日常。“这彻底改变了商用运输的效率逻辑。”现场工程师介绍道。
01 政策东风,十万大功率充电桩目标下的技术竞赛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能源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发布 《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25〕632号),为充电桩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文件明确要求“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桩基础设施体系”,并设定核心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建成超10万台大功率充电设施(单枪功率≥250kW,即大功率充电桩)。
政策聚焦三大攻坚方向:
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先改造:重大节假日利用率超40%的充电桩站点先行。
开放共享:强制车企自建充电桩网络“无差别开放”。
高可用性:充电桩设备可用率不低于98%。
尤为关键的是,政策首次明确提出 “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 和 “推动V2G车网互动技术应用” ,标志着充电桩基础设施正式升级为智慧能源网络的关键节点。
“这不仅是数量目标,更是技术路线的战略指引。”一位行业观察者指出,“文件强调国产化替代与兆瓦级超充研发,直指产业技术制高点。”
02 全场景布局,中科智充的充电桩产品矩阵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头部充电桩品牌,中科智充的产品线精准覆盖政策规划的多元场景:
城市乘用车: 直流一体双枪快充桩(120KW-240KW)、480-1600KW分体式直流超充充电堆,满足日常需求。
物流运输/工程机械: 专为重卡设计的320KW/360KW/400KW/480KW/640KW一体机以及1200KW/1600KW兆瓦液冷超充,重卡充电桩破解高负载补能痛点。
高速公路: 480-1600KW分体式直流超充充电堆支持功率动态分配,显著提升充电桩利用率。
尖端超充: 全液冷超充系列(600KW-1600KW)突破温控瓶颈,在 -40℃至75℃宽温域 稳定运行,整机寿命超15年,噪音≤55分贝,实现5分钟闪充补能90%。
能源交互: V2G双向充放电桩(120KW-300KW),将新能源汽车变为移动储能单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视察中科智充时强调:“V2G是未来城市级能源体系的核心枢纽”。
03 硬核突破,液冷超充与V2G双擎驱动
液冷超充技术实现闪充0.6秒充入1公里续航的核心突破在于多物理场耦合优化。通过软磁材料动态磁导率算法,综合电损降低1.6%,配合全液冷系统架构,确保高效安全协同。在第十九届中博会展台前,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驻足良久,听取中科智充副总经理邓克思的演示汇报。
创新V2G技术则开辟能源交互新维度。车主可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 “峰谷套利”(夜间低价充电、白天高价放电);在电网紧张时通过V2G充电桩反向供电,既获得收益又支撑电网稳定。
04 智慧大脑,微电网调度重塑能源生态
今年6月,中科智充再获 “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智能调度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ZL 202411415367.X),其智慧能源版图趋于完善。
该系统犹如微电网的 “智慧大脑” ,集成三大核心能力:精准预测可再生能源出力、毫秒级优化决策、无缝协调发储用各环节,实现 “自发自用-余电存储-谷电利用-峰电减少” 的闭环管理,显著降低充电桩场站用电成本。
05 创新引擎,产学研协同的硬科技范式
作为智慧能源行业唯一荣登福布斯中国创新百强榜的充电桩品牌,中科智充展现出独特的创新生态。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45%以上,构建 “调度+算法+材料”三位一体体系。
陈雷博士算法团队、浙江大学郭创新教授智能调度团队、合肥师范学院訾振发教授软磁材料团队组成攻坚铁三角。深度协同催生多项行业首创:智能柔性矩阵技术提升系统功率利用率40%;重卡跨桩并充技术拓展重卡充电桩应用灵活性。公司手握200余项发明专利,覆盖液冷超充、V2G、虚拟电厂等关键技术领域,并在核心器件国产化替代的 “卡脖子”环节取得突破。
06 未来之路,构建车网能协同新生态
随着四部门政策落地,大功率充电桩赛道迎来黄金发展期。政策明确支持电网企业 “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 并优化电力接入容量核定方法,为中科智充的智能微电网技术及其充电桩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
公司副总经理赵本昶描绘愿景:“将传统充电桩升级为城市智慧能源节点,不仅要让闪充/超充更快更稳,还要通过V2G等实现电力系统的灵活互动与空间优化。”这与政策倡导的 “车网互动”和“清洁能源消纳”高度契合。
正如公司CTO所言:“技术创新构建了完整的‘车-桩-网-能’协同生态,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向更高阶系统演进。” 随着全国10万台大功率充电桩目标的推进,每一个充电桩节点,都在悄然重塑电力世界的运行逻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