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吉利”战略让我这个汽车媒体的从业者看着挺兴奋的,说实话这个战略早就该来了。
在燃油车时代,吉利“多子多福”构建出了9大品牌,是实现了车型的全面覆盖,但同时市场上一直伴随着看衰的消息,品牌众多车型繁杂,稍有市场波动就会互为拖累。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迭代,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暴露出多品牌战略的更多矛盾,9大品牌各自为战,内耗极其严重,研发投入重复率高达 47%,也出现过极氪001与几何G6在充电协议上的互不兼容,导致换电网络投资浪费,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声量又被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对手压制。
再加上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在推“限时一口价”,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24年的18%降至15%以下,倒逼吉利加速整合。
自从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到“一个吉利”战略落地,改变了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整合,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大象掉头,吉利的决心远超外界想象,这背后的深意值得其它车企思考。
自“一个吉利”战略实施后,吉利汽车管理层也迎来重大调整,两大特点,专业化分工与年轻化接班。
原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出任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管理与投融资业务。
李东辉的升迁堪称资本运作教科书,是沃尔沃并购、推动极氪美股上市的操盘手,主导了宝腾、路特斯等海外并购项目。
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升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集团运营。
安聪慧在极氪001项目期间曾连续73天驻守试制车间,推动极氪品牌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90%,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达21.2%,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其主导的极氪与领克品牌整合,使双品牌综合毛利率提升至 19.1%,安聪慧的上位标志着产品主义的回归。
桂生悦继续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CEO)及执行董事,在他的推动下,吉利新能源板块于2024年下半年实现全面盈利。
44岁的淦家阅将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权责范围从管理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品牌扩大至吉利自有所有汽车品牌。
作为吉利首位“80后”CEO,他推动了领克品牌混动化转型,并主导银河品牌2024年销量49.4万辆,同比增长80%,提出的“价值战”策略,使吉利在价格战中保持定力。
42岁的戴庆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成为“80后”高管代表。
作为财务出身的复合型人才,他主导了吉利汽车港股上市、极氪供应链成本优化等关键项目,使极氪007的电池采购成本降低18%。
轮值总裁制借鉴了华为模式,旨在通过高管轮岗激发组织活力,同时为培养未来接班人铺路。
吉利同步启动“技术少将”计划,提拔“80后”“90后”技术人才。
极氪智能驾驶负责人陈奇兼任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其主导“浩瀚智驾2.0”实现了无图城市NZP与车位到车位功能的快速落地。
电池产业集团“吉曜通行”由85后专家王洋领军,整合了神盾短刀电池与金砖电池技术,推出统一品牌“神盾金砖电池”。
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越组织应变能力时,唯有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动战略重构,方能在新能源淘汰赛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场始于台州的革命,或将重新定义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战略聚焦优于盲目扩张已成为目前车企的共识,也在警醒其它车企加速变革,成败将取决于战略执行的力度与速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