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厂中厂”模式崛起,汽车供应链新玩法让效率飙升

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浪潮中,谁能抓住供应链的主动权,谁就能笑傲江湖。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的一番话,让不少业内人士眼前一亮。他们不仅把问界M5、M7、M8、M9全系车型摆上了台面,更是把自家研发的超级增程和魔方技术平台拿出来晒晒肌肉。这场展会,不只是秀产品,更是秀出了一套让人拍案叫绝的新型合作生态。

过去造车讲究“大而全”,什么都想自己来。可时代变了,现在拼的是“1+1+N”的组合拳——既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还得拉上一帮世界级伙伴。赛力斯就是这么干的,把原本300家一级供应商精简到100家,其中20家都是国际顶流。这么一来,好处显而易见:生产效率蹭蹭往上涨,交付质量也更有保障。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推行的“厂中厂”模式。简单说,就是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不再远程供货,而是直接搬进赛力斯超级工厂里头,两边合成一家亲。从下达指令到调整产线,用时不到20分钟,每天数千个零部件当天就能完成周转,这速度堪比快递小哥送外卖。不仅如此,这种紧密协作还带来了同步研发和高度集成,让每颗螺丝钉都符合问界车型标准,从源头上保证安全与一致性。

这种创新,说白了就是打破传统隔阂,把上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共同设计、共同生产,再也不用担心信息传递慢半拍或临时掉链子。“智造”二字不再只是口号,而是真正落地生根。在全球高端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这样做无疑为国产品牌争了一口气,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赛力斯“厂中厂”模式崛起,汽车供应链新玩法让效率飙升-有驾

不过,道路千万条,“开放合作”才是通向未来的大门。康波放话说,他们会继续引进更多顶尖伙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你有真本事,都欢迎加入这场升级大戏。这不仅仅关乎一个企业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有人可能会问:把那么多核心环节交给外部合作伙伴,会不会丢失自主权?但换个角度想,如果闭门造车、不善用资源,又怎能跟全球巨头掰手腕?难道我们真的愿意一直被卡脖子吗?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第6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