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Hi4性能版再获大奖,技术进步,混动体验升级

啥叫技术进步?啥叫民族自信?有的时候,不用喊口号,一台车拿了个奖,也许能说明不少问题。这不,最新一届的“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揭晓了,长城Hi4性能版又一次把大奖捧回了家。这事儿到底有啥值得说道的吗?长城连续11次上榜,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真牛逼了,还是说只是评奖玩票?这背后隐藏着中国车市近几年变化的底色,还真值得唠唠。

你有没有想过,曾经一辆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靠混合动力技术拿奖,会引来多少“哦豁”?在以前,动力、技术、效率这些词,好像总是合资、外资的专属,咱自己造的什么混动,很多人都觉得是“东施效颦”罢了。可现在,轮到了咱中国自主品牌站在领奖台上。为啥?因为技术积累和创新终于发酵了。

比如说这回拿奖的Hi4性能版,咱们仔细看看,这套技术,光靠一颗会吹的嘴是做不出来的。双电机多挡串并联四驱混动架构,这名字就拗口,其实道理不难:传统混动,就是电和油谁大谁说了算。现在人家直接给你在前后轴各安上一台电机,再搞多联动联动,等于啥?动力分配随心所欲。高速能省油,低电量能有劲,城市堵车能纯电开,去野外能撒欢儿。这背后,靠的是啥?软件算法、硬件优化、传动结构全套联合的功夫。

再看看这台1.5T发动机本身,工程热效率干到了41.5%。这数字外行没啥感觉,但凡关心点发动机的都知道,这水平真心很强。以前咱家用车,三十几的热效率算牛了,现在直接拉高到四十多,省油、动力都有了。更别说什么350bar喷油、GVT材料这堆听着怪洋气的新词,背后其实是自主研发投入堆出来的硬实力。搞技术这玩意,装不出来,全靠时间、钱和深度理解。

有意思的是,这车不只一个劲儿跑分,“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就挺有料的。车自己能算、能调,知道啥时候用哪个马达拉前轮,啥时候驱后轮,啥时候并上油机一起冲,还能说你家门口堵车就别费油,纯电溜着,出了城跑远了再切混动全力,那叫一个灵活。能这么干,才叫理解了现代用车场景,而不是只会拿着老外的论文抄作业。

我们再来想想,一辆新能源混动SUV百公里加速能做到4.9秒是什么水平?以前4.0T的豪华中大型SUV才敢吹牛的数字,现在一辆国产插混「用技术硬刚」。这不是吹,这是中国品牌敢于跟以往“高高在上”的外资、豪华掰手腕的时候了。更有趣的是,这性能不只是摆样的,顶配的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能0到100%瞬时分配动力,复杂路面、雨雪泥泞是怕啥?一键搞定,安全和操控两头抢。

说到这儿,很多人要问了,“牛是挺牛,可是这技术落地到车上究竟啥体验?”这就得看魏牌蓝山这台车了。动力强、油耗低——你听起来像广告词,可用户真实跑下来发现,WLTC综合油耗干到6.5L/100km,纯电能跑220km,综合续航硬拉到1300多公里,这是真家伙还是哄人的?你去看看现在同级别混动、增程车型,连纯电百公里以下的也不少,长途跑一趟嘴巴干。

很多人买混动车最怕啥?怕“又不省油又没劲”,结果呢,Hi4性能版好像有点反常识:既能纯电日常通勤,电用完了还不亏油;想去野外玩,动力也够用。这就是混动的理想形态——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居然给做到了。问题来了,咱们这帮抱怨“国产车只会打价格战”的人,这回还怎么说?市面上强悍动力、低油耗、智能驾驶全都配齐,还真不赖谁。

说到智能,那绝不仅仅是会语音换歌会自动泊车。蓝山搭了长城家的最新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驾驶和Coffee OS 3智慧座舱,嘴上说的多,实际用起来仿佛确实有点人味。啥叫真正的“聪明”?自动驾驶辅助是真的不瞎糊弄,长途解放双脚,遇事不会疯狂报警。座舱用起来,手机、新能源车互联丝滑,智能场景模式切换,开车本来就够累的,有了这些功能,用一次你就觉得啥叫“科技服务人”,而不是“科技折腾人”。

技术厉害了,还怕不被认可?其实历史上自主品牌追赶合资,老是说“成本低、价格便宜、空间大、配置给力”,但都绕不开性能、耐用性、系统性上的短板。现在长城这套Hi4混动技术,连续十一年入选行业TOP10,从Hi4首秀到Hi4性能版、Hi4-T、Hi4-Z再到适配更复杂用车需求的新方案,是不是代表中国品牌混动技术自信站起来了?是不是从“追赶”成了“引领”?

长城Hi4性能版再获大奖,技术进步,混动体验升级-有驾
长城Hi4性能版再获大奖,技术进步,混动体验升级-有驾
长城Hi4性能版再获大奖,技术进步,混动体验升级-有驾

很多人会怀疑,长城今年又上新了Hi4-Z,纯电200km+、零百四秒级、综合功率715kW——这谁看了不说声牛?更重要的是,这些高技术在长城被分门别类推到不同价位、不同使用场景的车型上。城市通勤有新方案,野外撒欢还能更猛,你爱怎么用怎么能适配。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协同终于让咱开上了“中国专属”的新能源SUV,而不是简单的抄答案。

其实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咱中国品牌造好车到底还差啥?我看,差的不是技术、不是产品,最缺的其实是认可。长城这几年高歌猛进,背后其实是中国整体工业升级的缩影。你翻翻咱们如今的汽车产业:研发投入不比外企少,供应链资源国产比例飙升,软件、算法、硬件全方位自主化。以前我们学别人,如今是别人开始“偷师”我们的混动方案了。咱自己造的车,性能、配置、智能体验敢和国际大佬掰手腕了,这还怕什么?

当然,市场上三言两语“自主品牌逆袭神话”太多,但真正落地、遍地用户有共鸣的技术门槛并不低。长城的优势恰好不是单点爆发,而是稳定持续的技术叠加。今年能拿奖,但早在五年前、十年前,人家就埋头做开发,不会短期大热就飘。中国心十佳榜单上连续11年出现长城的名字,这意味着什么?说明从发动机、电驱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每一次进阶都不是朋友圈炫耀拍照而已,而是咱中国造车人老老实实干出来的成绩。

还有人疑问,未来新能源车万马奔腾,新能源技术会不会“昙花一现”?长城的答案很直接——技术路线不赌一条,谁更适合中国路况、中国用户,中国品牌就坚决干到底。不迷信纯电、大力发展混动、插混、增程,每一条都往死里优化,然后再适配不同圈层、不同消费需求。自主品牌的自信,也体现在“敢于推多条腿走路”上。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问一句,你会因为什么选一台车?是脸面,是省钱,是科技感,是性能,是舒适度,还是那份认同感和民族自信?放在十年前,国人买高端车多半还是认洋车的底子。而现在,一台长城自主研发的Hi4性能混动SUV,可能是年轻人生涯的第一辆梦想座驾,也是家庭用户省心省钱的不二之选。

难道这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该自豪、最值得刷屏的新闻吗?所谓“技术自信”,其实是日复一日的进步。长城Hi4性能版再拿“中国心”大奖,这事真值得高兴,但更值得骄傲的,是咱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底气——敢于做技术,坚持长期主义,不光是能吹,更是能用、能跑、能打。成绩表面之外,是自主品牌的坚持和责任,是中国汽车产业注入的一针强心剂。

未来还有多少个“长城”、“比亚迪”、“吉利”会集体冲上领奖台?我倒想抛个问题:“现在的中国智造,还能给世界多少惊喜?”恐怕,咱现在才刚刚开始热身而已。

长城Hi4性能版再获大奖,技术进步,混动体验升级-有驾
长城Hi4性能版再获大奖,技术进步,混动体验升级-有驾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