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新蓝图 政策引领稳增长 智能化绿色化双转型
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机遇与挑战并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25年9月12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这是一份路线图。更是一份宣言书。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但现实呢?海外竞争加剧。有效需求不足。无序竞争依然存在。怎么办?政策出手了。
01 目标:数字背后的雄心
3230万辆。这是2025年的目标销量。同比增长约3%。1550万辆。这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标。同比增长约20%。还有。汽车出口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2026年呢?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这些数字并非空想。基于坚实基底。2024年,中国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增长4.5%。新能源汽车更是卖出1286.6万辆。暴涨35.5%。有基础。有压力。更有信心。
02 消费:唤醒市场的巨力
政策亮点是什么?可用“准”、“实”、“新”三个字概括。政策措施“实”。60余项细化措施。覆盖四大维度。
新能源汽车下乡。124款车型参与。比2024年的99款更多。政策协同。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线上线下促销。一体化优惠方案。公共领域电动化。25个试点城市。新增70万辆新能源车。公交。出租。物流配送。领域全面覆盖。
基础设施是关键。县乡充换电设施“乡乡全覆盖”。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光储充放”一体站。新技术推广应用。还有税收优惠。新能源车险改革。真金白银刺激消费。
03 供给:技术突破与质量提升
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这不是空话。卡脖子技术必须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这些是关键。持续提升性能。经济性。耐久性。舒适性。智能交互。智能驾驶。新功能开发。
标准升级引领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重点急需标准研制。生产一致性监管加强。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供应链稳定。产业链安全。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监测平台动态预警风险。这是一张安全网。
04 环境:秩序与基础设施共建
无序竞争必须停止。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依法打击。成本调查。价格监测。支付账期承诺督促落实。健康有序。风清气正。这是承诺。
管理体系完善。《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加快出台。集团化管理试点。支持企业做优做强。退出机制完善。L3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法律法规完善。这是创新与规范的平衡。
回收利用体系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精细化拆解。回用件高效流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05 开放:全球视野与合作
中国汽车走向世界。鼓励研发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海外布局。共建供应链。合规经营能力提升。
金融服务支持。信贷产品支持。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出口信用保险优化。风险应对。物流保障。动力电池铁路运输指导意见。港口。滚装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海外备件仓建立。降低物流成本。
国际标准话语权。深度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牵头起草国际标准。碳足迹标准制定。核算方法国际互认。这是软实力的体现。
三大保障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统筹协调。运行监测。人才培养。部际协调机制。央地协同监测预警。产学研联合培养。关键领域人才引进。全方位护航。
未来已来。中国汽车产业。不仅追求量的增长。更注重质的提升。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三箭齐发。道路曲折。前途光明。3230万辆。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