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开整。
6.28万,你敢信?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正在喝水,差点没一口喷在屏幕上。
这年头,卖车的都这么卷了吗?
极狐,那个一直端着架子、想跟“蔚小理”在高端局里掰手腕的极狐,突然扔了手里的高脚杯,一头扎进了街边的大排档,还喊着:“老板,给我来盘最便宜的!”
这感觉,就像你一直以为那个西装革履、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精英同事,某天突然在公司年会上表演了一段二人转,还转得贼溜。
反差,巨大的反差,这比车本身有意思多了。
说真的,在极狐T1这事儿出来之前,你问我极狐是个啥?
我脑子里蹦出来的词,大概率是“北汽的亲儿子”、“华为的好哥们”、“有点东西但卖不动”。
它就像那个班里成绩不错的同学,老师也挺喜欢,但就是性格有点闷,没啥存在感。
之前的阿尔法S、阿尔法T,哪个不是一身的好装备?
华为全家桶武装到牙齿,设计、用料也都在线,可结果呢?
在新能源这个神仙打架的斗兽场里,愣是没溅起多大水花,每个月那点销量,说句不好听的,都不够头部玩家塞牙缝的。
这哥们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好几年,眼瞅着就要被遗忘了,谁能想到,它憋了这么个大招。
极狐T1,6.28万起售,这已经不是价格屠夫了,这是直接掀了桌子,把碗都给砸了。
你得知道,这个价位现在是谁的地盘?
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五菱缤果……一个个都是狠角色,月销几万跟玩儿似的。
这片市场,就是一场残酷的巷战,拼的就是刺刀见红的性价比。
极狐一个“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品牌形象,突然放下身段来打巷战,这背后的故事可就耐人寻味了。
是想通了?
还是被逼的?
我猜,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主动的选择,多半都是被现实摁在地上摩擦后的“大彻大悟”。
咱们再回头看看这台车,极狐T1。
它真的值这个价,或者说,它真的只值这个价吗?
长宽高4337/1860/1572mm,轴距2770mm。
朋友们,注意看这个轴距,2770mm!
这在一个4米3出头的小车上,简直是个奇迹。
纯电平台“四轮四角”的设计理念,听起来玄乎,翻译过来就是:工程师把轮子尽可能地推向车子的四个角落,把中间所有的空间,都留给你和你家狗。
459升的后备厢,还能往下再掏个74升,后排一放倒,1352L,拉个小冰箱估计都没问题。
再看车里。
15.6英寸中控大屏、8.8英寸液晶仪表、皮质方向盘、皮质座椅、热泵空调……说真的,你要是把车标蒙上,告诉我这车卖15万,我可能都会信。
这配置单,哪像一个6万块的车该有的样子?
它甚至还给你配了华为HiCar、苹果CarPlay,连安卓的Carlink都备齐了。
这意思就是:管你用啥手机,来了都是客,伺候得明明白白。
这种“我全都要”的霸道,充满了人民币的味道,但它偏偏卖了个白菜价。
当然,魔鬼总在细节里。
动力和续航,70/95kW的电机,配33.4/42.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320/425km。
这个数据,老实说,不算惊艳。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你,这车的定位就是城市通勤,买菜接娃。
别想什么诗和远方了,好好在你的三点一线里当个精致的都市丽人吧。
快充16分钟能从30%干到80%,还带个3.3kW外放电,周末去郊区整个电火锅,这小资情调不就来了?
现在问题来了,极狐图啥?
赔本赚吆喝?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诺曼底登陆”。
以前极狐总想从高端市场正面突破,结果发现城墙太高,撞得头破血流。
现在它学聪明了,从你最意想不到、防守最薄弱的“价格滩头”登陆,用一款你根本无法拒绝的产品,撕开一道口子,把“极狐”这个品牌,硬生生砸进你的脑子里。
这招狠啊。
它牺牲了单车利润,换来的是市场的关注度,是潜在的巨大销量。
只要T1能火,能一个月卖个万八千台,整个极狐品牌就活了。
渠道活了,工厂活了,供应商关系也活了,品牌声量更是水涨船高。
到时候,再用T1带来的流量和口碑去反哺那些高端车型,整个棋局就盘活了。
这叫“农村包围城市”,用一款走量的产品,养活一个高端的梦想。
当然,反方的声音也少不了。
“62800的丐中丐版,肯定没车!”
“这续航,冬天打个对折,就只能在家门口转悠了。”
“为了省成本,看不见的地方肯定减配了!”
这些质疑,合情合理。
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汽车厂商也不是慈善家。
极狐T1的成本控制,一定做到了极致。
它可能在某些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悬挂结构、隔音材料上,做了一些妥协。
但关键在于,它在你看得见、摸得着、每天都要用的地方,给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这种取舍,对于这个价位的消费者来说,简直是正中下怀。
这一波操作,最难受的估计就是比亚迪海鸥了。
人家本来在自己的池塘里当着霸主,优哉游哉,结果极狐这个“鲶鱼”直接跳了进来,还带着一身“豪华装备”。
海鸥的优势在于三电系统和品牌稳定性,而极狐T1的优势在于空间、设计和看得见的豪华配置。
这俩凑一块,简直是针尖对麦芒,接下来有好戏看了。
极狐这一步棋,走得险,也走得妙。
它像一个赌徒,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了T1这一个数字上。
赌赢了,月销2.5万辆的目标或许不再是梦,极狐汽车就能从ICU里出来,甚至还能去健身房练两下;赌输了,那可能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不过,我倒是挺佩服这种勇气的。
在一个固化的市场里,就需要这样的“搅局者”,把水搅浑,让所有人都没法舒舒服服地躺着。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他们打得越凶,我们能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所以,让我们搬好小板凳,静观其变吧。
看看极狐这次,是真的要上演一出“王者归来”,还是仅仅是落水前最响亮的一次扑腾。
车圈这地方,有时候比娱乐圈还刺激。
前脚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人设,后脚就可能被拍到在菜市场里,跟大妈为了一毛钱的葱讨价还价。
说的就是你,极狐。
当6.28万这个价格砸出来的时候,我感觉整个市场的空气都凝固了三秒钟。
这叫什么?
这就叫人设崩塌,而且是崩得连它亲爹北汽估计都得揉揉眼的那种。
想当年,极狐刚出道的时候,那派头,活脱脱一个含着金汤匙的贵公子。
浑身上下都是名牌,张口闭口“麦格纳制造”,拉着华为当“战略伙伴”,搞出来的阿尔法S、阿尔法T,一身的黑科技,那架势,仿佛明天就要去手撕特斯拉,后天就准备登陆火星了。
结果呢?
市场给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
它就像那个在豪华包厢里唱K的孤独歌手,歌声再好,外面大厅里的广场舞也跟你没半毛钱关系。
销量那点数字,说出来都感觉寒碜。
所以,当这台叫T1的小家伙,揣着一张6.28万起售的定价单冲出来时,所有人都懵了。
这哪是降价促销,这是直接掀了自家精心装修的房顶,然后光着膀子跑到比亚迪海鸥家楼下,用大喇叭喊:“出来单挑!”
这操作,太不“极狐”了,但又实在是太“中国”了。
我们来看看它扔出来的这颗“手榴弹”到底长啥样。
车长四米三,轴距给你干到了快两米八。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一个身高一米七的人,腿长一米二,纯纯的魔术空间。
工程师把四个轮子死命地往角落里塞,就是为了让你坐后排的时候,膝盖能有地方安放那无处发泄的躁动。
后备厢的容积,放倒之后能塞进去一个单人床垫,堪称“小型搬家公司指定用车”。
然后你坐进去,好家伙,一块15.6英寸的大屏杵在你面前,跟你家里的iPad Pro差不多大。
皮质座椅、皮质方向盘、热泵空调……这些以往在十五万、二十万的车上才能见到的东西,现在一股脑全塞进来了。
它甚至把华为HiCar、苹果CarPlay和安卓Carlink全都配齐了,生怕怠慢了任何一位用不同品牌手机的金主。
这服务态度,海底捞看了都得递根烟。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车320公里到425公里的CLTC续航,明摆着告诉你,它的主场就是城市。
你别指望开着它去西藏净化心灵,它能做的,就是在早晚高峰的钢铁丛林里,给你一个相对体面且便宜的庇护所。
它赌的就是,当你在为生活奔波一天后,坐进这个完全不像6万块钱车该有的驾驶舱里时,脑子里那点续apan class="mark">续航焦虑,早就被眼前的大屏和屁股下面的柔软座椅给治愈了。
这是一种极其聪明的取舍,一种精准到骨子里的产品刀法。
极狐就像一个幡然醒悟的赌徒,发现玩德州扑克玩不过桌上的老手们,干脆掀了桌子,掏出骰子说:“我们来比大小吧,一局定输赢!”
这招“七伤拳”,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它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
最难受的莫过于比亚迪海鸥。
海鸥本来舒舒服服地当着级别霸主,靠着比亚迪深厚的内功(三电技术和成本控制)独步武林。
现在极狐T1这个愣头青冲了进来,内功虽然差点意思,但手里的兵器(配置和空间)却异常华丽锋利。
这下,让消费者怎么选?
是选内力深厚的老师傅,还是选装备到牙齿的氪金玩家?
这背后,其实是极狐或者说北汽,一场深刻的战略反思。
过去总想一步登天,用技术和高端形象去硬磕,结果发现品牌力这东西,跟爱情一样,不是你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
现在它想通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与其在高端市场里被人当成“others”,不如放下身段,杀进群众的汪洋大海里,先活下来,再谈理想。
只要T1能靠着这种不讲理的性价比火起来,一个月卖个一两万台,整个极狐的体系就活了。
经销商有钱赚,工厂能运转,品牌有了声量,之前那些叫好不叫座的高端车型,说不定也能借着这股东风,再被人重新认识一遍。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这6.28万的最低配,压根就是个幌子,你根本买不到。
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
但极狐这一枪已经打出去了,子弹正飞向市场的腹地。
它就像当年NBA赛场上祭出“死亡五小”的勇士队,用一种颠覆性的打法,逼着所有对手必须重新思考比赛的规则。
不管T1最后能不能成为爆款,它都已经成功地让这个级别的市场,卷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这绝对是好事。
他们打得越狠,我们能享受到的产品就越香。
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泡好茶,看看极狐这招险棋,究竟是能盘活整个棋局,还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不过,在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内卷时代,敢掀桌子,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勇气。
你说呢?
6万2千8。
这数字一出来,我估摸着比亚迪那边开会的会议室里,当场就得有人把手里的保温杯给捏碎了。
啥情况?
这哪是发布新车啊,这分明是极狐穿着大裤衩子,拎着两把西瓜刀,直接冲进了人家比亚迪海鸥的地盘,上来就扯着嗓子喊:“谁是大哥?”
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你得知道,在这之前,极狐是个什么形象?
一个字,端着。
想当年,这哥们儿可是含着“麦格纳”这把金汤匙出生的,从奥地利格拉茨的生产线上下来,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尔等凡人退下”的疏离感。
它跟你聊的都是L3级自动驾驶,是800V高压平台,是跟华为的深度绑定,就好像你问他中午吃啥,他跟你聊的是分子料理的烹饪哲学。
结果呢?
哲学没聊明白,肚子先饿着了。
之前那几款车,阿尔法S、阿尔法T,东西是好东西,一身的名牌装备,可价格也高高在上。
市场用脚投票,告诉了这位“贵公子”,光有技术和情怀,是换不来真金白银的。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内卷到极致的修罗场里,清高,是最没用的奢侈品。
所以,一个练了十年咏春,讲究中线理论、寸劲发力的拳师,突然在擂台上脱了上衣,开始抡王八拳了。
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讲究没用,能把对手一拳撂倒的拳,TM的才是好拳。
极狐T1,就是这记不讲道理的王八拳。
我们来看看这拳有多重。
车长四米三出头,不算大,可轴距给你干到了惊人的2770毫米。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A级车的轴距,塞进了一个A0级小车的身体里。
大众高尔夫看了都得沉默。
这空间魔术,直接把同级别的什么海鸥、缤果按在地上摩擦,告诉你什么叫“降维打击”。
后排坐进去,你的膝盖终于不用再跟前排座椅搞什么“亲密接触”了。
然后你坐进驾驶位,好家伙。
一块15.6英寸的中控大屏杵在那儿,几乎没边框,分辨率还贼高。
皮质方向盘的手感,座椅的填充物,热泵空调这种北方过冬的“救命神器”,全给你安排上了。
你要是把车标挡住,跟朋友说这车十五万,我保证他会点点头,然后问你优惠了多少。
极狐T1的内饰,完全就是奔着越级体验去的。
说白了,极狐T1这车,就是个偏科的天才。
它在你每天看得见、摸得着、能在朋友圈里炫耀的地方,给你堆满了料,让你产生一种“我只花了6万块就买到了16万的享受”的巨大幻觉。
至于那些你看不见的,比如续航。
320公里到425公里的CLTC续航,老实说,就是个城市代步的水平。
冬天开个暖风,再跑跑高速,打个七折都算它表现优秀。
它清清楚楚地告诉你,别想太多,这车就是给你在城市里买菜、接娃、上下班用的。
至于诗和远方,那是另外的价格。
这算盘珠子,都快崩到我脸上了。
精明,实在是精明!
极狐的工程师们,绝对是把用户心理学研究到了极致。
他们知道,对于纯电小型车这个级别的消费者来说,续航只要“够用”就行,但面子上的东西,必须“给足”。
这一拳,直接打在了比亚迪海鸥的命门上。
海鸥强在哪?
强在比亚迪无敌的成本控制和稳定可靠的三电系统,这是它的“内功”。
但海鸥在配置和空间上,给得就比较“务实”了。
现在极狐T1来了,内功可能没你深厚,但它手里的“屠龙刀”、“倚天剑”亮出来,刀刀都砍在消费者的心巴上。
这就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战争。
极狐赌的就是,用看得见的豪华,去掩盖看不见的妥协。
用掀桌子的售价,去换取一个被市场重新认识的机会。
只要极狐T1这款车能火,能冲到月销一万甚至两万的水平,那整个极狐品牌就活过来了。
工厂的产能利用上去了,经销商有肉吃了,品牌的声量打响了,之前那些卖不动的高端车型,也就有了被重新审视的可能。
当然,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6万2千8的最低配肯定买不到车!”
“这续航冬天不得天天趴窝?”
这些质疑太正常了。
汽车厂商永远比消费者精明。
但关键是,极狐这一步棋,已经彻底搅乱了市场。
它逼着所有在这个级别的玩家,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定义和定价策略。
所以,你看好极狐这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豪赌吗?
是能靠着这记王八拳一战封神,从此在新能源汽车性价比的榜单上留名,还是会成为又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传说?
评论区聊聊,我先去看看我的钱包还够不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