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众汽车集团CEO的一番话,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少关注,特别是关于中国市场的未来。
他提到,“也许,2026年之后,就不再有来自中国的支票了。”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意思,也让很多人开始琢磨:大众在中国市场到底怎么了?
这个曾经被视为“摇钱树”的市场,现在怎么就可能“不给支票”了呢?
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先看看大众集团目前面临的整体情况。
据了解,大众这几年在全球市场都过得不太顺当,美国、欧洲、中国,这三大主要市场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尤其在中国市场,曾经那是大众利润的重要来源,一度能占到集团总利润的一半左右。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燃油车巨头大众的销量和利润都在受到挑战。
CEO的这番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市场利润贡献下降的现实,也暗示着集团可能需要调整战略,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依赖中国市场的“输血”。
就在大家还在消化“不再有中国支票”这个说法的时候,事情的发展却显得有些“反常”。
一方面,大众集团在德国宣布了要关闭一家工厂,并且可能裁减一部分员工。
这对于习惯了高福利、稳定工作的德国工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文章里提到,有工人已经在这家工厂工作了几十年,对于失业的担忧,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甚至走上街头抗议,喊出“我们是大众,你们不是”这样的口号,表达他们对公司决策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
这种来自一线员工的焦虑,也侧面说明了德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但另一边,大众集团却又在“加码”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一边在欧洲“瘦身”,一边在中国“扩张”?
这其实恰恰体现了当前汽车产业全球布局的现实和中国市场的独特地位。
咱们不能简单地把大众在欧洲关厂和在中国投资看成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更多的是一种战略调整。
德国的工厂,可能因为成本、效率、或者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进行优化整合。
而中国市场,尽管竞争激烈,其体量和发展潜力仍然是全球最大的。
现在,中国不光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还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大众、奔驰、宝马这些德国汽车巨头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工厂,很多都是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最先进、最智能的生产基地。
比如,宝马在中国的一些工厂,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黑灯工厂”标准,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几乎可以用最少的工人、最高的效率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
这说明,德国工业4.0的很多理念和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最好的落地和实践。
用通俗的话说,以前大家总说“去中国化”,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把最先进的生产线、最核心的技术都搬到了中国,因为在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有不断提升的供应链能力、有成熟的产业配套,还有越来越强的本土研发和创新力量。
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从2017年达到400万辆的顶峰,下滑到2024年的250万辆,这确实是一个显著的下降。
这对于一个年销量超过千万辆的巨头来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信号。
但是,即便销量有所下滑,中国市场仍然是大众全球销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中国市场的年销量规模,比欧洲、北美、日本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大。
面对这样的市场体量,即使份额有所减少,其绝对值仍然是巨大的。
所以,大众不得不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这是一种“背水一战”的姿态,希望能通过在本土市场的深化布局,抓住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维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这件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方面面临的深层挑战。
有观点认为,一些欧洲国家的经济不景气,部分原因在于工人工作不够努力,福利过高导致部分人群工作意愿不强。
当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甚至一些非劳动力人群也能获得可观的福利时,确实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劳动积极性。
再加上欧洲近些年受到能源价格上涨、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受到挑战。
比如,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能源政策和环保理念,虽然有其长远考虑,但在短期内也可能增加了生产成本,给工业发展带来压力。
所以,大众CEO的这番话,以及公司在欧洲和中国市场的不同举动,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
它既反映了大众集团在全球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寻求战略平衡和生存空间的艰难选择;也展示了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中心,其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和日益增强的制造、研发实力。
从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是作为消费者,购买国外的品牌。
但现在,我们不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制造和创新基地。
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在技术、设计、智能化方面进步神速,已经能够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甚至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大众、奔驰、宝马等巨头在中国加大投资,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拿出更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的技术来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这并不是说中国市场“养活”了大众,而是说,中国这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为包括大众在内的全球汽车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促使它们不断创新、转型,最终也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自身的进步。
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精彩,而中国,无疑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