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瓶车发生火灾,责任归咎于整车厂家还是电池厂家?

近日,上海某小区简易车棚内突发火灾,八九辆电瓶车被烧毁殆尽,仅剩残骸。经消防现场勘查、报警者及肇事车主自述,初步认定起火源头为一辆国内头部整车品牌的二手电瓶车,其搭载的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因过充或过载引发热失控,进而引燃周边车辆。万幸的是,车棚紧邻围墙且周边无易燃物,未造成人员伤亡及更大范围连锁反应,但事故背后的安全漏洞引人深思。

二手交易监管空白,安全底线形同虚设

二手电瓶车交易已成为监管盲区。无论是电商平台(如某鱼)还是线下维修店铺,大多仅充当中间牟利角色,对车辆内部质量、核心部件性能漠不关心。此次肇事的二手电瓶车,售前整车与电池是否存在隐性故障,买方完全无从知晓;而对于二手电瓶车的安全准入标准、流通检测要求,监管层面仍存在明显空白。

使用维护不当,省钱心理埋下安全祸根

二手电瓶车切忌 “买来即用上”,核心零部件必须经过全面检测维保,该更换的绝不能因图省钱而将就。据肇事车主介绍,这辆二手车龄已超三年,原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损耗程度均无从查证。按行业常规,使用三年以上的充电器必须更换,否则极易因老化故障损坏电池;而该车主购入后未更换任何零部件,且三年前的充电器多为非标产品,安全性能难以保障,不排除充电器问题诱发火灾的可能。

二手电瓶车发生火灾,责任归咎于整车厂家还是电池厂家?-有驾

充电方式存隐患,充电柜应成安全标配

即便优质锂电池,也难以抵御高温、颠簸、雨淋、碰撞等恶劣使用场景的侵蚀。规避锂电池火灾的关键,在于改变充电方式 —— 从车辆上卸下电池,放入如蛮牛充换电柜等专业充电柜充电,可有效隔离风险,从源头降低火灾蔓延概率。这一方式已被证实为当前最有效的电瓶车消防安全防护措施,亟待全面推广。

被动防护难奏效,充电桩安全升级刻不容缓

目前多数小区车棚的消防设施以被动防护为主,面对电瓶车火灾时难以遏制火势蔓延。全国各地多次车棚火灾案例显示,电瓶车密集停放充电时,一旦起火往往造成 “火烧连营” 的连锁损失,车棚现有消防设施几乎无法成功阻断事故扩大。而普通充电桩缺乏主动灭火功能,这一短板已成为行业共识,亟需技术升级与标准完善。

结语

此次上海小区火灾的责任认定,需以权威检测为依据:若锂电池存在设计、制造缺陷(如过充保护失效),电池厂家需承担侵权责任;若整车电路与电池不兼容间接诱发事故,整车厂家需担责;二手销售方未履行质量核查义务、车主使用不当、车棚管理缺位等,也需承担相应过错责任。但比追责更重要的是,需以事故为鉴,尽快填补二手电瓶车交易监管空白,强化使用者安全意识,推广充电柜等安全设施,推动充电桩技术升级,通过多方协同治理,筑牢电瓶车使用安全防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