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辉煌

在过去,人们眼中的汽车就是燃油车。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就是电动汽车,发明于1834年。半个世纪后才出现了内燃机汽车,和石油产业的兴起几乎同步。

1939年,世博会在美国纽约举行,最受欢迎的节目是通用汽车的“未来世界展示”,所有参观者都得到了一枚圆形小徽章,上面写着:“我看到了未来。”

美国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写道:

有了汽车,一个庞大的石油工业得以成长起来。高速公路铺满了整个国家,美国成为旅行者的天下,城市已扩张到了郊区。

通用汽车和科幻作家描述的未来,正是后来的三十年,世界汽车发展的黄金时代。

1951年,全世界最大的油田在沙特被发现,汽车产业缔造了石油工业的崛起,石油工业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辉煌。

到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美国汽车业界已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鼎立局面,以压倒的优势雄居世界汽车市场。

大型、大马力、高操控性,成为美国汽车的象征。欧洲和日本汽车产业也快速崛起,各领风骚。

当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系列世界级车企,正在那个时代奠定了局面。

然而,属于电动车的时代,终于来了。

2024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超过了50%,燃油车买家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了少数派。

到了2025年7月10日,中汽协公布了上半年的销量,1-6月,我国汽车销量增长13.8%,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0.3%。

在出口市场,我国汽车增长10.4%(其中传统燃料汽车下降7.5%),而新能源汽车增长高达75.2%。

世界开始把科幻小说描述的未来甩在了身后。

汽车,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消费品行业,目前正迎来历史性的重构。

被重构的汽车行业,又意味着什么?

强劲的百公里加速、安静的声音、远比汽油低廉的电费、环保、智能辅助驾驶,更新颖的外型,更出色的人车互动,还有大屏幕、沙发、冰箱、彩电等堆料。

以及极致的军备竞赛,一波又一波惨烈的价格战。

行业重构就在眼前,众多雄心勃勃的新势力车企,争夺着未来——成为新一代世界级车企的希望,也有很多选手会在中途倒下。

在这场角逐中,有一家车企冲到了最前面。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2025年上半年,零跑全系累计交付达221664台,稳居造车新势力领先地位,已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销量榜榜首。

这家几年前不被看好的车企,成为新势力阵营中最大的黑马。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款如今越来越常见的明星车型,五年前曾差点倒下,命悬一线。

在多数新势力高开低走的背景下,零跑凭什么实现逆袭?这背后藏着一段不寻常的历程。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至暗时刻

2015年底,零跑汽车在杭州成立。

那两年,投资狂热的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布局未来。

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起来的年代,诞生了一批聚光灯下的明星。

2016年,造车三年的贾跃亭遇到了贵人孙宏斌,孙说他俩“一见钟情”,与老贾是一辈子的缘分,然后一口气为乐视砸入150亿。

2018年,恒大许家印前往美国考察法拉第未来,随后,恒大健康改名恒大汽车,股价暴涨911%,市值一度超过比亚迪,成为中国车企第一。

2016年,董明珠出资10亿,又一个电话找到万达的王健林,王健林说自己不懂这个项目,仍然答应出10亿(后来成了5亿)。她又拉上了京东的刘强东,共投资30亿元入股银隆新能源。

2016年,正在淡出地产的李嘉诚快速出手,为长江汽车注资51亿,一口气规划了30万辆的产能。

初出茅庐的零跑,这时正在默默造车,竭力堆料。

然而,零跑很快迎来了三大危机:先是新车首战折戟,然后是资金断流,最后是疫情黑天鹅。

2019 年,零跑首款车型 S01 上市后,市场表现未达预期,全年销量不足 5000 台。当时行业对零跑的评价并不乐观,有评论认为其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2020年初,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寒冬到来了。

一切的浮华和泡沫,都在这时被戳破了,行业内过去大量短期追逐热点、骗取补贴和资本市场投机的行为,都难以为继,大众也对新能源汽车缺乏信心,投资迅速退潮。

呼风唤雨的大鳄们在这个新兴行业纷纷倒下,几乎没讲过故事的零跑,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创始人朱江明回忆:

公司钱不够了,那时是真不够了。

零跑的重点车型,是2017年立项的C11,先后开发了7次油泥模型、1次泡沫模型、2次硬质模型,经历了10轮次的迭代过程。

零跑内部对C11的造型都非常满意,对这款车都充满期待,然而,此时的零跑在资金链断裂边缘,不得不停下了这款车的开发。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疫情在家的一个月里,朱江明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他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理工男、技术男,他唯一能想到的还是用技术来解决困难,最终想清楚了两件事:

第一,C11是有市场的,只有做越级有竞争力的产品,15-20万的价格,要达到30-40万的享受才能成功。

第二,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度过这个行业的寒冬,一定会有未来。

他决心坚持到底,和投资人一起,立下了三年军令状:

——如果公司融不到钱,三年内自己出钱养活团队。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涌入,会不会讲故事,会不会吸引资本市场,似乎一度成为了新势力的生存之道,然而当潮水褪去时,一切将回到原点,拼的是最终是谷底的韧性。

零跑不是依赖投资人资金的企业,而是创始人决心全力投入的企业,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不同。

2020年广州车展上,C11终于面世,这款中型SUV实现了越级——15-20万的价格和30-40万的享受。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上市四年来,C11累计销量突破 25万台,在新能源车型快速迭代的市场里,成了少见的 "常青树"。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技术信仰

2025年7月10日,杭州运河文化中心。零跑科技创始人朱江明站在四年前发布首款C11的同一舞台,背后的屏幕闪烁着一组文字:

从预售订单3388到月销过万。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没有爆红,只有长红。

台下坐着参加过2021年首场发布会的老用户,他们也一起经历过C11首月仅3388个订单的窘境。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这个数字不到YU7的百分之一,C11从来都没有过互联网新贵一夜爆火、订单排期无数的待遇。

越级是唯一活路,这是零跑下的决心。

研发团队接到的指标是:C11从A级车升级为B级SUV,配置要对标当时40万级豪华车型,定位是“15万级价格,30万级享受”。

零跑C11的越级之路,可以说是从濒死到新生的1000个日夜。

2018年,零跑启动了造型方案,历时12个月完成基础框架。

2018年4月起,零跑经历了10轮模型迭代,终于在2019年4月上海车展,零跑C-More概念车首秀,也预告了量产方向。

而到了2020年11月广州车展,一度暂停5个月的C11正式亮相,610km续航、L2+智驾系统。

为达成“30万级享受”目标,零跑还在电子电气架构上取得了突破:自研域集中式架构(LEAP 2.0),实现了软硬件深度协同。

而对应40万级豪华车型的配置也被下放,2930mm的轴距,Nappa真皮座椅、双层隔音玻璃等越级配置进入15万级车型。

C11的销量是一点点的成长起来的,从2021年月销千台,2022年月销4千台,2023年月销7千台,到2024年月销过万。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不断的技术创新,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竞争力。凭借越来越好的口碑和越做越经典的产品,成为零跑“逆网红化”经典车型的代表。

如今,这款曾被质疑“能否存活”的车型,已与特斯拉Model Y并列成为行业罕见的“长生命周期爆款”。

正如龟兔赛跑的寓言中,那只起步慢、却永不停步的乌龟,最终越级到了一群兔子前面。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没被看到的纸巾盒

纸巾盒可以是“车规级”产品吗?

当然可以,然而除了冰冷的技术细节外,还有在更为真实的场景中,更真实的使用体验。

当行业追逐冰箱彩电大屏时,零跑的工程师埋头解决更朴素的难题——使用纸巾盒是刚需,可是很多用户又觉得放在车里不好看、太突兀。

为此,零跑开发出了隐藏式纸巾盒,并在扶手箱内设磁性吸附装置,避免传统纸巾盒滑动。

这样的细节,在C11量产前夕的开发中成为了重点——针对用户真实用车场景开发专属解决方案: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还有雨伞,下雨天把伞收回车内会湿漉漉的,这个细节很容易被忽视,却再次被注意到了,C11在前排的车门内设计了干湿分离的雨伞储藏室,雨水可以通过特定管道流到车外。

手机支架,也和纸巾盒一样常用又比较突兀,C11自带了可折叠的手机支架,不用时完全隐藏。

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保证了车内的收纳整齐和高颜值。

为了储藏贵重物品,C11在中央扶手箱底部专门设计了暗格,甚至给蓝牙耳机都设计了专用存放区,并有防丢设计。

这些细节,甚至都不是用户自己提出来的,而是工程师们一遍遍的重现用户用车细节,一点点的帮用户提前想好的。

多想一点,多干一步,把细节做到位,让用户的每一分预算都花在刀刃上。

零跑能在流量时代逆袭,靠的反而是这些细微到不起眼,却温暖又贴心的”笨功夫“。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全域自研

能在新势力中成功逆袭,不仅有要有笨功夫,能做细活,还有硬功夫,出去真的能打。

要在逆境中能打,靠的最终还是硬功夫——核心技术。

2018年,零跑注意到市面上没有合适的智驾芯片,于是开发了国内首个实现智驾芯片-凌芯01,并在2020年11月成功流片。

这款芯片性能超越Mobieye Q4,首次在C11上使用,累计搭载超过30万片。

这是零跑“全域自研”战略的缩影,零跑目前有65%部件自研自造,覆盖三电、智驾、座舱系统。不仅控制了成本,也实现了汽车软硬件的高度协同和品质保障。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只有掌握了关键技术的自主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因此,零跑将全域自研的理念贯穿于整车架构的打造中。从底盘到总布置、从外观到内饰、从三电系统到智能化配置,零跑实现了整车核心部件的高度自研自造。

在C11的整车技术架构,最初的LEAP 2.0技术架构包含了L2+级智驾系统、8155智能座舱、610km纯电续航、400kW双电驱等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术和配置。

随后四年,零跑又进行了三次架构升级:从LEAP 2.0到3.0,再到LEAP3.5技术架构的部署,达到了从分布式控制到中央域控的升级。

以 LEAP3.5 技术架构为例,其采用了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中央域控架构,实现了舱驾一体融合,大大提高了整车的智能化水平和控制效率。

在2025款全新C11里,搭载60寸AR-HUD、21扬声器杜比音响等50万级配置,起售价仍锁定15-20万区间。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纯电版续航640km续航,配备了800V快充,除入门车型外均配备了激光雷达。

做难而正确的事,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普惠。零跑用核心技术的自主权,打造了长期竞争力的基石,更是依托全域自研的基础,帮用户实现了入门即豪华,让30万级配置走进15万级市场。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木棕色的声音

在这个时代,消费本身是一场投票,传达着用户的信念,对于观念、符号和自我认同的一次选择。

2021年C11预售期间,零跑做了一次大胆尝试:让用户来做产品经理,让用户来设计汽车。

新 C11 内饰中的砂岩棕颜色,其诞生就源自四年前零跑与用户的一次共创。

2021 年 C11 预售之后,零跑收到了大量用户的真实反馈。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零跑组织了多轮用户评审和共创活动,邀请用户共同参与产品的设计和优化。

在这些活动中,用户对座椅选择、内饰质感提升、细节配置优化以及驾驶感受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其中就包括对内饰颜色的选择。

当时,零跑提供了 “陶棕和木棕” 两种颜色供用户选择,最终,超80%预订车主选择了“木棕”。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这是零跑和用户共创的起点,也意味着彼此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商和消费者,而是作为伙伴。执行一次共同行动:

——在未来多年间,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汽车陪伴自己,正如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零跑不仅将内饰颜色选择权交给了用户,还以用户的选择为核心,进行了针对性的开发。

在全新C11上,不仅 “棕色” 的质感和工艺进行了全面升级,还搭配了更具质感的木饰件,进一步提升了内饰的豪华感和品质感。

更为关键的是,零跑在前排座椅上增加了可调节腿托,为用户在休息或长途驾驶时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体验。

在注意到用户对座椅的重视之后,零跑进一步实现了座椅的自研自产,这让零跑能够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够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更加灵活地进行产品优化和创新。

这种用户共创的机制,在零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如果说,倾听用户的声音,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

那么,还有一种更好的交流——通过共创行动,建立一种“肩并肩”的关系。不仅理解用户想做什么,还要和他们一起去做点什么。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的共同成长的价值主张,使得零跑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支持和喜爱,也让零跑C11成为了四年来长盛不衰的车型。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走向全球

经历了中国市场的内卷之后,马斯克曾说:

如果没有关税挡着,中国同行能把其他国家的车企打得找不着北。

2025年,是零跑在新势力中领跑的一年,也是中国车企开拓海外的一年,中国大陆的汽车出口成为全球第一。

零跑汽车的目标,同样是走向全球。

在实现国内新势力销量第一的成绩后,零跑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场,并冲锋在前。

截至2025年6月,零跑以全球1500家网点的规模,稳居中国新势力渠道规模第一。其国内市场实现了全面覆盖,海外市场则辐射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超 24 个国际市场,并建立了超 600 家销售及服务网点。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在海外市场,零跑汽车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2025年1-5月,零跑汽车累计出口销量超17200台,位居中国新势力第一,其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更是设定在5万台以上。

在欧洲市场,零跑的两款车型 T03 和 C10 以出色的品价比实现了销量爬坡。

德国汽车媒体 Elektroauto - News 评选的 2025 年欧洲纯电车型 “每公里续航成本” 排行榜中,零跑 T03 以 82 欧元 / 公里的优异成绩,力压其他欧洲市场在售电动汽车,成为新一代 “里程性价比冠军”。

此外,首款全球车型 C10 凭借其科技感和自然美学设计,荣获 “2023 年国际 CMF 设计奖” 后,又陆续斩获了 2024 年法国设计奖(FDA)金奖、2024 年美国缪斯设计奖(MDA)金奖以及 2024 美国 IDEA 设计奖(美国工业设计优秀奖)。

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证明了零跑汽车在产品设计和品质方面的卓越实力,也标志着零跑作为海外中国智造的象征,正逐渐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零跑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海外渠道布局,积极开展本地化动作,如计划在 2025 年内锁定欧洲、东南亚本地化选址,并预计在 2026 年上半年实现本地化制造。

2025 年 4 月 18 日,Stellantis 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双方即将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计划于 2025 年年底前启动首款零跑车型 C10 的本地化生产。

同时,马来西亚大众银行与 Stellantis 集团正式开展合作,优惠金融政策助力零跑汽车布局东南亚,加速马来西亚电动汽车普及。

此外,零跑还对海外产品谱系进行了精心规划,B 系列将于 2025 年年中推出出口版本,B 系列首款全球化车型 B10 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欧洲上市,B 系列的第三款产品 B05 也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在欧洲首秀,双动力战略将逐步完成海外布局。

未来三年,零跑国际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全新车型。通过这些举措,零跑正稳步推进全球化进程,向着成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目标迈进。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十年

十年的时间,零跑终于从“不被看好”,变成了“越来越好”。

全新C11的上市,是一款产品的进阶,也是其十年造车理念的浓缩与结晶。

这十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狂飙突进的十年,而零跑的历程,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从被质疑 "能否造出车",到证明 "能造好车",再到 "产品走向全球",零跑用实际行动打破了 种种偏见。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站在第二个十年的起点,零跑已不再需要证明自己。它以全域自研的技术、用户共创的理念、务实的态度,为中国汽车品牌树立了新标杆。当行业争论 "新势力能活几家" 时,零跑用实践给出答案:

——真正把用户放在心上、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仅能生存,还能不断成长。

这也是造车本质的回归。在新能源淘汰赛加速的今天,真正的变革者,并非依靠流量炒作,而是脚踏实地,努力打造经典产品。

五年前快死掉的车企,如今排名第一-有驾

零跑坚持的是慢热,拒绝浮躁,针对核心车型长期耕耘,

从首月3388单到月销破万,靠的是口碑经营的不断复利,最终在长跑中战胜了流量泡沫。

风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但技术与用户的口碑却永远不会褪色。

如今,零跑已经为下一个十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继续以技术为驱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让世界见证中国智造的新范式。

就像C11车内那个不显眼的纸巾盒,它或许不会成为宣传焦点,却在日常使用中传递着零跑的用心。这种不浮躁、不盲从、不放弃的精神,正是零跑逆袭故事中最珍贵的部分。

时代大潮,推着企业在不断前进,无论零跑能否成功,我们都发自内心希望,看到汽车行业在未来十年的风起云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