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电车才明白,家里没这条件,简直是活受罪

最近这几年,要说咱们老百姓身边变化最大的事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绝对算得上一个。

大街小巷,挂着绿色牌照的车辆越来越多,各种造型科幻、功能智能的新车发布会一个接一个,看得人眼花缭乱。

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都在告诉我们电动车开起来有多省钱,一公里电费不到一毛,一年下来能省出不少油钱,既环保又时尚,仿佛不换一辆电动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这股风潮确实吸引了很多人,但当一股脑冲进去之后,不少车主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一道不小的坎。

买了电车才明白,家里没这条件,简直是活受罪-有驾

那些宣传单上美好的承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变成一个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首先,那个听起来最诱人的“省钱”,它的前提条件就非常苛刻,核心就在于你有没有一个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私人充电桩。

如果我们把场景设定在最理想的状态下,那电动车的使用成本确实非常低。

您家里有个固定车位,顺利地跟物业沟通好,安装了属于自己的充电桩。

这样一来,您完全可以利用晚上电价便宜的“谷电”时段给车充电,很多地方的谷电价格每度只要三四毛钱。

按照一辆普通家用电动车百公里耗电十五度来算,充满一次电跑个三四百公里,成本也就二十块钱上下,折合下来每公里的花费确实就是一毛钱左右,这跟燃油车动辄五六毛甚至更高的成本比起来,优势是压倒性的。

每天回家把充电枪一插,第二天早上就是一辆满电的车等着你,既方便又省钱,这体验确实很好。

然而,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个“理想状态”几乎就是个奢望。

最直接的障碍就是“固定车位”。

在许多建成多年的老小区,停车本就是个大难题,别说固定车位了,能每天找到个地方停车就不错了。

就算您幸运地拥有一个产权车位,物业那一关也未必能轻松过去。

物业公司的顾虑是现实的,他们会担心小区的电网负荷能力。

一个老小区的电网在设计之初,可能根本没考虑到会有几十上百个大功率的充电桩同时接入,一旦负荷过大,造成整个小区跳闸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这个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买了电车才明白,家里没这条件,简直是活受罪-有驾

所以,物业往往会以“安全隐患”或者“电容不足”为由,拒绝业主的安装申请,这种拉锯和扯皮,耗费了无数车主的时间和精力。

那如果没有私人充电桩,完全依赖外面的公共充电桩可以吗?

答案是可以,但您的用车体验和用车成本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此,您的生活里会多出一项固定任务:找充电桩。

您需要像手机电量焦虑一样,时刻关注着车辆的剩余续航,提前规划好去哪里充电。

下班后,别人是直接回家,而您可能需要先开着车在城市里寻找一个空闲的充电桩。

尤其是在用车高峰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充电站,却发现每个充电桩前面都停着车,您只能无奈地加入排队的行列。

在寒冷的冬天或者炎热的夏天,坐在车里等待一两个小时,那种滋味并不好受。

这种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会慢慢消耗掉当初购买电动车时的新鲜感和便利感。

更重要的是,公共充电桩的电价可一点也不便宜。

它包含了电费和额外的服务费,一度电的价格通常在一块五到两块钱之间。

同样是百公里耗电十五度来算,您的百公里成本就上升到了二三十块钱,虽然还是比大多数燃油车便宜,但已经失去了那种“白菜价”的巨大优势。

而节假日跑高速时,服务区的充电桩更是稀缺资源,价格高、排队长,成为了许多电动车主挥之不去的噩梦。

其次,就是那个让所有电动车主都心知肚明的“续航里程”。

买了电车才明白,家里没这条件,简直是活受罪-有驾

汽车厂家在宣传册上标注的那个动辄五百、六百公里的续航数字,是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标准工况下测试出来的,比如气温二十五度、全程匀速六十公里、不开空调、路面平坦等等。

这在我们的日常驾驶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环境。

现实中的续航里程,往往要打个不小的折扣,我们称之为“续航达成率”。

影响续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温度和车速。

电动车最怕的就是冬天,尤其是在我们国家广大的北方地区。

气温一旦降到零度以下,锂电池的化学活性就会降低,自身的能量就会打折扣,续航里程可能直接掉到标称的七折甚至更低。

同时,冬天开车必须开暖风,燃油车的暖风主要利用发动机产生的余热,几乎不怎么增加油耗,但电动车的暖风需要靠电加热,就像一个大功率的“电吹风”,是实打实的耗电大户。

这两者一叠加,一台标称续航500公里的车,在北方冬天能实际开到250公里,就已经算是表现不错的了。

除了温度,高速行驶也是电耗的“大杀器”。

这一点和燃油车正好相反,燃油车在高速上因为发动机处于高效运转区间,反而会更省油。

电动车在高速行驶时,需要持续输出大功率来克服巨大的空气阻力,速度越快,电耗增长得越厉害。

通常时速超过一百公里后,电耗会明显增加。

所以,标称续航四五百公里的车,在高速上可能也就只能跑个两三百公里。

买了电车才明白,家里没这条件,简直是活受罪-有驾

再加上为了保护电池的健康,大部分车主并不会把电量完全用光再充,也不会每次都充到百分之百,通常是电量剩下百分之二十左右就开始找地方充电,充到百分之九十就拔枪。

这样一来,实际可用的续航区间又被压缩了一部分。

综合算下来,用户实际能够自由支配的、心里有底的续航里程,往往只有厂家宣传数字的一半左右,这就是“里程焦虑”的根本来源。

最后,还有一个很多人在买车时容易忽略,但事后又追悔莫及的隐形成本,那就是车辆的保值率。

汽车作为一件大宗消费品,几年后能卖多少钱,其实也是我们总用车成本的一部分。

目前来看,电动车的二手车保值率,整体上确实不如同价位的燃油车。

根据一些行业报告的数据分析,一辆热门品牌的燃油车,开三年后可能还能卖出原价的百分之六七十,而大部分电动车三年后的残值可能只有原价的百分之四五十,甚至更低。

这意味着,同样是二十万买的车,开三年后,卖掉燃油车可能亏六万,而卖掉电动车可能要亏掉十万,中间这四万元的差价,很可能比您这几年省下来的油钱还要多。

造成电动车保值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就像几年前的智能手机一样,更新换代非常迅速。

今年的最新款,可能明年就被技术更先进、续航更长、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新车型所取代。

新车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厂家为了销量动不动就降价促销,新车价格的下调,直接就冲击了二手车的价格体系。

另一方面,二手车买家最大的顾虑在于电池。

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也是最昂贵的部件,虽然厂家提供了很长时间的质保,但经过几年的使用,电池的实际健康状况如何,谁也说不准。

一旦出了质保期需要更换电池,那将是一笔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巨大开销,这对于一辆二手车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这种对未来高昂维修成本的担忧,使得二手车商在收购电动车时,会把价格压得非常低,以对冲自己未来可能承担的风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