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3年特斯拉,我才明白:华为这套“路况博弈”有多恐怖

讲真,最近汽车圈的新闻,已经不能叫新闻了,那叫修仙小说连载。

前几天华为开了个会,给智界S7搞了个大版本OTA,核心是那个传说中的乾崑智驾ADS 4.0。我瞅了一眼功能列表,什么车位到车位、无标线泊车,听起来都挺666的,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们整了个叫WEWA的架构,号称能让车学会“路况博弈”。

这四个字,就是整场发布会的“道”。

什么叫路况博弈?翻译成人话就是,你的车终于开窍了,悟了,不再是个只会沿着白线走的铁憨憨,而是成了一个在马路上混了二十年的老司机。它看到前面有辆自行车,知道要让一让,万一人家手机掉了呢?它看到路边有辆车违停,会果断一把方向绕过去,而不是傻等着对方挪窝,主打一个“爷赶时间”。

开了3年特斯拉,我才明白:华为这套“路况博弈”有多恐怖-有驾

华为说这玩意儿能提升20%的通行效率。

这不叫效率,这叫人性。

过去我们聊自动驾驶,总觉得那是个高科技问题,是算力的问题,是雷达的问题。是是是,这些都对,但都说到了皮毛。自动驾驶真正的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从来不在特斯拉的加州实验室里,而是在我们任何一个三线城市的菜市场门口。

那里,才是真正的黑暗森林。

那里有不打转向灯随意变道的外卖小哥,有突然横穿马路的遛弯大爷,还有逆行如风的老头乐,每一个都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天劫。你用最牛逼的算法去算他们的走位,就像用量子力学去解释为什么隔壁老王总能胡牌一样,纯属给自己上强度。因为他们的行为逻辑,根本就不在地球科技的理解范畴之内。

开了3年特斯拉,我才明白:华为这套“路况博弈”有多恐怖-有驾
开了3年特斯拉,我才明白:华为这套“路况博弈”有多恐怖-有驾

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什么?是“人情世故”。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算法说这个,它CPU都得干烧了。

所以你看,华为现在搞的这个WEWA,就是在尝试给冰冷的机器,注入一点混乱的、不讲道理的、但是极其有效的人类智慧。它学的不是交通规则,是生存法则。是那种“虽然他全责,但我不想撞”的顶级拉扯。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一种弹珠游戏,根本不讲规则,谁力气大谁就是爷。

这才是掀桌子。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友商的蛋糕直接端走了。那华为现在干的,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还要把餐厅的电闸给你拉了,让你摸黑互殴。因为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那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渡劫现场。

大家都不想体面了,只想让对手不体面。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好几年特斯拉的中年人,对此感触尤其深。特斯拉好不好?好。它的好,在于一种近乎玄学的品牌信仰。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单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性价比、聊什么内饰,他会用一种看凡人的眼神看着你。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华为现在走的,是另一条路。一条更狠,更不讲理的路。

它在告诉你,车买回去只是个开始,是个半成品。你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成长权”。今天给你个老司机算法,明天给你个新壁纸,后天再优化一下你的语音助手,让你感觉每天开的都是一辆新车。

这玩意儿就像一块压缩毛巾,你买的时候是小小的一坨,回家一泡水,“砰”一下,给你变出个浴巾来。就问你怕不怕?

这种持续的获得感,才是最恐怖的护城河。它把一次性的买卖,变成了一场长期的养成游戏。老车主爽了,就会变成最狂热的布道者,到处跟人说“我的车又升级了,牛逼坏了,快买”。新用户一看,嚯,这车还能不断进化,买了不亏。

一个买车即入圈的生态闭环,就这么成了。

讲真,这玩意儿就是要把同行往死里逼!

友商们还在吭哧吭哧地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零百加速,卷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华为不跟你玩这个了,它直接釜底抽薪,告诉你硬件只是个载体,我真正的产品是那个不断在变强的“灵魂”。

这就叫降维打击。

同行辛辛苦苦建了个豪华餐厅,华为直接开了个任意门,说别吃了,我带你们去新世界冒险。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又有点那个意思。

所以,汽车行业的终局是什么?

不是谁的技术参数最牛,也不是谁的营销嗓门最大。而是谁能把用户牢牢地绑在自己的进化轨道上,让用户对你的下一次“进化”产生一种近乎宗教的期待。

以前,这个角色是苹果,是特斯拉。

现在,华为带着一身煞气,也站到了这个牌桌上,眼神里全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疯狂。

最终的结局?谁知道呢。

可能最终的结局,就是把所有人都逼疯。先让同行心态爆了再说。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