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特搞了个大新闻,说要把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那两拨人马捏成一个拳头,搞个什么“一个福特”。讲真,这事儿听着就跟闹着玩儿似的,但又透着一股子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不装了,摊牌了,福特老师这波操作,本质上就是昭告天下: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叫什么?这不叫什么战略调整,这叫掀桌子。以前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就像一个爹的两个儿子,一个文科生,卖轿车和城市SUV,在城里混;一个体育生,卖皮卡和硬派越野,在郊区野。俩儿子互相看不顺眼,都觉得对方抢了爹的宠爱,结果就是营销费用花两份,内部打架比谁都狠,资源全浪费在内耗上了。现在市场什么情况?是黑暗森林。隔壁比亚迪已经不是来抢蛋糕了,是直接开着推土机要把你家餐厅给平了。你还在那儿跟你亲兄弟计较谁多吃了一口菜?坏了菜了。
所以福特这次是悟了,或者说是被逼到墙角,心态爆了。搞个新公司,把两拨人的销售业务全收编,380多家经销商毛细血管全部打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以后走进一家福特店,左手能摸蒙迪欧,右手能摸F-150猛禽。这场景,就像你在一个馆子里,既能吃到兰州拉面,也能点一份惠灵顿牛排。就问你怕不怕?对消费者来说是挺爽,但对福特自己来说,这就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是产品矩阵互补,是全家桶的胜利;赌输了,就是精神分裂,品牌定位稀碎。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福特这操作,有点像我小时候把变形金刚和圣斗士放一块演大戏,看着热闹,但真打起来根本不是一个世界观的。
这股“发疯”的浪潮,根本不是福特一家。整个车圈都颠了。丰田也在搞什么“单城单店”,让广丰和一丰在一家店里卖车,以前是楚河汉界,现在是同床异梦。吉利更狠,“回归一个吉利”,把几何直接塞进银河的渠道里,颇有种“你俩都是我儿子,以后零花钱减半,给我好好合作”的霸道。大家为什么都这么急?因为再不急,就真的要成盒了。
2024年是个什么年份?是所有车企的噩梦元年。价格战打得底裤都快没了,新能源渗透率一脚油门踩过40%,直接把油车的发动机干沉默了。以前舒舒服服躺着赚钱的4S店,现在跟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倒了一片,一年就倒了4000家。商场里那些光鲜亮丽的新能源门店,看着酷炫,其实就是压缩毛巾,成本高得吓人,一沾水(没销量)就原形毕露。
所以,整合渠道,本质上就是一场“降本增效”的闪电战。说白了,就是穷疯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以前养两个团队出去打猎,现在发现猎物少了,还不如合成一个打猎队,省点干粮。这特么才是生意!
而且,新能源这玩意儿,它不讲武德。它把卖车的逻辑都给改了。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以前去4S店,那是一套完整的PUA流程,从销售顾问到售后经理,每个人都像在演戏。现在呢?大家习惯了手机下单,价格透明,去店里就是看看实车。你还搞以前那套“油电分离”,消费者不答应啊,我来看电车的,顺便想看看你家油车,你让我出门右转去隔壁?你看我像不像个傻子。
所以你看,上汽通用搞“一口价”,中升集团把76家油车4S店改成问界门店,毛利率直接起飞。这说明什么?说明识时务者为俊杰。最不讲理的是鸿蒙智行,这哥们直接开启了修仙模式,搞跨厂并网,管你是问界还是智界,只要是鸿蒙山头的,都能在一个道场里修炼。这简直是三体人看了都要气活过来的降维打击,直接把主机厂的品牌壁垒当笑话了。
当然了,整合这事儿,听着爽,干起来全是坑。最大的坑就是分赃不均。2018年福特就想搞一次,结果因为偏袒长安福特,江铃福特直接掀桌子不玩儿了。这次能不能成,就看新公司的老大能不能把这碗水端平。这不仅仅是商业智慧,这简直是人性洞察。
我个人觉得,福特这次的操作虽然看着有点狼狈,但方向是对的。之前他们总有点端着,觉得自己是百年福特,有品牌玄学护体。但现实会教你做人,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修罗场里。奔驰的品牌最值钱的是标本身,特斯拉的用户买的是一种信仰,你福特有什么?你剩下的只有性价比和肌肉车的情怀。当性价比被国产电车按在地上摩擦,情怀又不能当饭吃的时候,不做出改变,就只能等着被超度。
所以,渠道整合只是第一步,是外科手术。真正要命的是内功心法。福特能不能借着长安的新能源技术,赶紧搞出几款能打的电动爹,这才是关键。否则,渠道捏得再紧,也就是一堆没人要的钢镚,握在手里也硌得手疼。
行业里预测,到2027年,主流汽车品牌要少30%。这不是预测,这是判决书。未来几年,就是一场大型的“道诡异仙”,各种品牌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融合、变异、或者直接“坐化”。小而散的品牌,没有活路。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福特整合渠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他们终于悟了,与其让两个儿子在外面被人分别揍,不如让他们在家里先打一架,选出最抗揍的那个出去接着挨打。这是一种企业级的养蛊。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看着就行了,打得越热闹,我们能捡到的便宜就越多。中国车市的整合时代,大幕才刚刚拉开,后面保证比这还刺激。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