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纪元ES增程版上市在即:续航1645km,配置体验拉满,车主圈真实用车故事
每次路过小区门口那块新能源充电桩区域,总能碰到几个熟面孔。有人一边刷着手机等充电,一边嘴里嘟囔“再快点吧,还得接孩子”。也有老哥直接蹲在轮胎旁边掰手指头算油钱和电费——这画面太日常了。前两天刚好听说星纪元ES增程版马上要上市了,这台号称综合续航能干到1645公里的中大型轿车,在我们这些对续航焦虑深有体会的人群里,不少人都动了心思。
先聊聊动力和油耗这个话题。我家亲戚是做滴滴的,他那台纯电轿车,每次长途单子都得提前查沿线充电站,有时候还真被堵在服务区排队。他最近琢磨换个增程式,说白了就是不想被“没电”绑架。这回星纪元ES增程版上来就放出44.5%热效率、3.7kWh/L油转化效率的数据,让他一下精神起来。实际测算下来,后驱版本搭配34kWh大容量电池组,日常通勤完全可以纯电模式搞定,就连周末跑郊区,也不用担心突然趴窝。而且官方给出的综合续航1645km,对比身边那些一周三充的小伙伴用起来是真省心。
我自己最关心还是智能驾驶这一块儿。有一次跟朋友自驾去外地,高速上一段长直路开久了眼皮打架,要不是副驾提醒差点错过出口。这种场景下,如果车辆本身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那真是救命稻草。据说星纪元ES增程版高配车型搭载EXEED NEP系统,两颗Orin-X芯片加持下还能实现无图城市、高速领航,这意思就是没有高精地图覆盖也敢放手让它带着走。老司机们都懂,这种配置不仅提升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减少长途疲劳——尤其像我这种经常往返市区和郊县之间的人,用处太大。
再扯回设计层面。我媳妇买东西挑颜值,我选车也是看顺眼才行。这次新款采用封闭式前脸,下方梯形进气口显得科技感十足;侧面的无框门、隐藏把手还有低风阻轮毂,都挺讨年轻人喜欢的。我看网上曝光的新色极光紫,在阳光底下确实挺抢眼,比传统黑白灰多了一分个性。如果哪天楼下停一排极光紫,那辨识度肯定拉满。不过说句实话,有些年纪大的邻居还是更爱稳重色系,但对于追求新鲜感的小年轻多一种选择总归不亏。
内饰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15.6英寸的大屏,中控布局很简洁,还有环抱式座舱设计。一哥们去年买了一辆类似定位的新能源轿车,他最吐槽的是屏幕卡顿、语音反应慢,经常导航半天没动静。而据介绍,星纪元ES这代用了骁龙8295P芯片+24GB运存+256GB存储,大概率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更别提什么零重力副驾、四区音控、主驾头枕音响这些细节配置,对于喜欢折腾电子设备或者讲究舒适体验的人每一样都是加分项。
空间表现也是圈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有一次搬家帮朋友塞行李,他那台紧凑型纯电脚垫上堆满杂物,人坐进去腿伸不开,全程龇牙咧嘴喊累。而像4945mm长度、3000mm轴距这样的尺寸,无论你是商务接待还是家庭出游,都够宽敞。不仅如此,后排座椅还能按比例放倒扩展后备厢空间,上次听一个宝妈分享,她把婴儿推车直接推进去,还剩余不少地方装购物袋。如果冬天怕冷,高配车型还有后排加热功能,这一点对北方用户特别友好。
关于用车成本,其实大家伙平时聚餐经常拿出来比划。有位老同事计算下来,一公里花几分钱,比公共快充还便宜,而且省去了频繁找桩的烦恼。他甚至调侃:“以后跑业务,再远也不用担心老板报销不过来。”而且现在不少二手市场开始关注这种高效能、新能源混合动力产品,据说保值率相较于早期纯燃油或低端新能源都有所提升。当然具体行情还要看市场反馈,不过至少从养护角度来看,不容易掉坑是真的——维修周期延长、省去发动机大修的钱包压力,也是不少老司机乐意看到的局面。
至于怎么选具体版本,我观察了一圈身边人的需求:如果预算有限但注重性价比,可以优先考虑Plus舒适智享或Pro高速智驾这些入门级别,该有的智能化基本全给你装上;如果想一步到位追求豪华享受,比如四驱、更强辅助驾驶、更丰富娱乐系统,那就冲顶配好了。但不管怎么挑,只要核心需求清楚,就不会迷糊进坑。今年几个朋友正计划换新,他们已经盯紧这波新品发布消息,就等试乘试驾之后再拍板决定型号与颜色组合,到时候估计朋友圈又是一波晒图狂欢现场……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上个月陪父母体检回来途中堵在环城路上,看见旁边一辆中的星纪元ES缓缓驶过,当时父亲随口问一句:“以后咱们是不是也该考虑换辆省事点的新技术?”现在看来,从动力到底盘,从科技装备到生活便利性,新一代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确实变成越来越多家庭升级首选。不知你有没有遇见类似纠结,是坚持老派燃油情怀继续坚守?还是准备拥抱新时代,把通勤压力彻底甩掉?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