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圈大地震:吉利暴涨187%,这不是数据,是战书

讲真,看到今年客车这个榜单,我第一反应不是行业回暖,而是幻听。我好像听到了达叔在电影里声嘶力竭地喊:“还有谁!”。喊这句话的不是稳坐头把交椅的宇通,而是那个涨了187%的吉利远程。这个数字不叫数据,这叫战书,是直接糊在所有同行脸上的一封信,上面就写了四个大字:不服来战。

宇通依然是老大,卖了2.45万辆,市场占有率35%,数据摆在这,你不能说它不牛逼。但这就像一个武林盟主,今年虽然还是坐在宝座上,但仔细一看,诶,盟主的血条居然掉了1.59%。而整个江湖的平均经验值,却涨了9.46%。这就很灵性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盟主在打瞌睡,或者说,盟主练的还是老一套的金钟罩铁布衫,可外面的人已经开始玩儿激光炮和无人机了。大象转身慢,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现在不是慢不慢的问题,是后面的狼群已经开始咬大象的脚后跟了。我一个在客运公司搞采购的朋友,以前是宇通的铁粉,觉得稳就完事儿了。最近天天在朋友圈吐槽,说要个换电的车,流程比他办离婚证还复杂,交付周期长得能让一个新员工熬成老油条。用户的抱怨,就是市场最真实的投票器,没有任何美颜。

客车圈大地震:吉利暴涨187%,这不是数据,是战书-有驾

而真正的大戏,是中通和金龙系的相爱相杀。中通悄无声息地就干到了第二,增速稳如老狗,把曾经的王者金龙系甩在了身后。你看金龙三兄弟,苏州金龙在掉队,厦门金龙在增长,简直就是一出活生生的家庭伦理剧。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新能源这个“压缩毛巾”一样的新赛道里,你过去有多辉煌,你爹是谁,都不好使。市场的逻辑粗暴得像个醉汉,它只认一件事:谁能帮我省钱,谁能让我少操心,谁就是我的神。运营公司那些算盘打得比谁都精的会计们,他们才不管你品牌有什么百年传承,他们只关心一度电能跑多远,电池衰减了找谁换,司机开着是不是能少请几天假。所谓的品牌忠诚度,在电费单面前,脆弱得像一张餐巾纸。

然后就是吉利远程这种“不讲武德”的玩家。187%的增长率,这已经不是在开车了,这是在开高达。如果说之前宇通、金龙是在一个棋盘上,你吃我一个“车”,我吃你一个“马”,玩得还算体面。那吉利远程就是直接把棋盘给掀了,然后掏出一把AK对着所有人说:“不好意思,时代变了。”这种打法,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御不是造一堵更厚的墙,而是直接把对面的基地给炸了。一个三线城市的公交公司经理跟我吹牛,说换了吉利远程的换电大巴后,运营成本直接砍掉四成,司机上班跟捡钱一样开心,连带着整条线路的客流量都上来了。你看,这就是现实,一个看似微小的成本变化,能引发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正在迅速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你把这些现象当成一锅汤,往里捞,能捞出三样主料。第一,就是新能源这个“雷电法王”在渡劫。以前的柴油大巴,大家技术都差不多,比的就是谁的发动机更耐用,谁的沙发更软。现在呢?换电、快充、智能网联,完全是另一套修仙法门。谁先悟了,谁就能飞升。第二,是资本在背后当“道祖”。很多老牌车企,本来已经半死不活了,被大集团收购整合之后,等于被灌了一瓶千年灵药,瞬间原地复活,战斗力爆表。第三,是商业模式这个“任意门”被打开了。以前是卖车,一锤子买卖。现在是卖“解决方案”,车只是个载体,后面捆绑着金融、运维、能源管理一大堆服务。这就像卖手机的,不靠硬件赚钱,靠你用它的应用商店。这帮人是真的疯了!为了抢订单什么都干得 পারে!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对这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有点反感。什么自动驾驶,什么智能座舱,听着都像在忽悠。讲真,客车领域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实验室里的数据有多好看,关键在于它能不能应付一个喝多了横穿马路的大爷,或者一只突然从绿化带里窜出来的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我更愿意相信那些实实在在的成本账。电比油便宜,换电比充电快,这就是最朴素的真理,也是推动这场变革最硬的逻辑。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客车市场比喻成修仙大战,可能有点用力过猛了。但是,你再看看吉利那个数据,这真的不是修仙,难道是科学吗?

那么,如果你是局内人,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别总想着怎么多卖几台车,要想怎么把客户变成你“生态”里的一棵韭菜。不对,一个合作伙伴。首先,把你的产品搞成乐高积木。底盘、电池、驾驶舱、乘客座椅,全部模块化,让客户可以像配电脑一样自己选配,坏了哪块换哪块。这样才能把总拥有成本这个“妖怪”给打下去。其次,别卖车了,卖服务套餐。你跟客户说,你不用买车,你按年付费,我给你提供“车+充电+维修+保险+司机培训”一条龙服务,你当个甩手掌柜就行。你看,这样一来,客户的资金压力没了,你的现金流也稳定了。这就是从一楼卖硬件的,升级成了五楼收租的。最后,赶紧把二手车和电池回收的“轮回体系”给建立起来。让每一块电池的残值都明明白白,让每一辆退役的旧车都有个好归宿。这不仅是生意,更是玄学,是建立用户信仰的关键。

客车圈大地震:吉利暴涨187%,这不是数据,是战书-有驾
客车圈大地震:吉利暴涨187%,这不是数据,是战书-有驾

但说实话,所有这些光鲜的变革背后,都是一地鸡毛。对于我们这些每天挤公交的普通人来说,车是安静了,环保了,但充电站排队的场景也越来越壮观了。我小区旁边的一个公交总站,晚上十一二点,几十辆大巴车跟贪吃蛇一样排队等着充电,那场面,跟春运抢票似的。而且,不同品牌的充电口还不一样,跟当年安卓和苹果的充电线大战一模一样。我有个邻居,自己承包了条线路,去年贪便宜买了一批二手电动小巴,结果半年不到电池衰减得比他的头发还快,现在天天在家里唉声叹气,说省下的油钱全拿去倒贴电池了。你看,新时代的坑,一点也不比旧时代的少。

客车圈大地震:吉利暴涨187%,这不是数据,是战书-有驾

所以未来的结局是什么?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黑暗森林”。头部玩家会越来越大,像宇通这样的巨头,凭借体量和渠道,死是死不掉的,但会被迫加入这场“发疯”的内卷。而像吉利这样的新势力,会继续用不要命的打法,疯狂撕咬市场。中小厂家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到只剩下一些犄角旮旯,比如专门做景区观光车,或者校园接驳车。而最终能一统江湖的,绝对不是那个车造得最好的,而是那个最会“组局”的。谁能把车、能源、金融、数据、服务这些珠子串成一条最漂亮的项链,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说到底,车不再是车,它变成了一个服务终端,一个会跑的充电宝,一个移动的数据库。而到那个时候,我们讨论的,可能就不是谁家销量高,而是谁家的会员费更划算了。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