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道不打灯,是什么心态……呢?

SAE研究,48 % 司机在变道时未正确使用转向灯或忘记复位,每年因此导致约 200 万起事故,规模超过分心驾驶事故(≈95 万起)。

变道不打灯,是什么心态……呢?-有驾

这类事故多为侧向刮擦、追尾、二次碰撞,易在高速公路或城市环线形成“连环事故链”。

没有打转向灯就突然变道。这意味着后方侧方车辆无法及时判断前车意图,很可能发生追尾或侧撞。

汽车在同一条道路上高速并行,本质上是多个驾驶员(或自动驾驶系统)通过显性信号和隐性动作彼此“协商路线”的过程。

显性信号——转向灯、刹车灯、喇叭;

隐性动作——车辆姿态的细微变化、相对速度、道路位置。

如果显性信号缺失,其他车辆只能依赖隐性动作来推断意图,不打灯会把原本 3−5 秒的“心理准备窗”压缩到 0−1 秒,留给后车的避险余量骤减

变道不打灯,是什么心态……呢?-有驾

所以,无征兆改变行动轨迹的车,是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很大的扰动因素。甚至:

会把风险呈涟漪状扩散出去

风险这么大,为什么不打?什么心态?

五种心态,来自五个思维盲点

变道,要打灯,要提前打灯。驾校里教过的,笔试也肯定考过的。但是,路上,还是经常会遇到变道不打灯的,经常被突然瞬移的车辆吓一跳?

虽然、确实,驾校里教的,其实有很大一部分都会忘掉。真正成形的驾驶习惯和技术,都是在真实的道路里逐渐固定的

不打灯,其实可能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或者是无意之为或者情急之下来不及或者就是几次忘了打,没出事,就觉得也没必要了。或者,对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很自信,已经不需要转向灯的辅助。

变道不打灯,是什么心态……呢?-有驾

以及,比较特殊的一种:这路是我的,所有人都需要为我绕行,侥幸心理+规则淡漠

无意为之或者来不及的:这类驾驶员往往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因为粗心、紧张或注意力分散而忘记打灯。例如,新手司机在挂档、踩油门时可能全神贯注于操作本身,变道时下意识打方向盘却忽视了打灯。

但是,一旦忘打几次却没有发生事故,也没有收到罚单后。就会引起之后的麻痹大意,然后形成不好的习惯

还有一些老司机,认为自己经验丰富、眼神好,反正经常观察后视镜,打灯没必要。甚至认为打灯是“菜鸟驾驶员”的标志,自己早已驾轻就熟,无需提醒。在着急闯红灯、强行变道时,打灯成了“次要琐事”。他们可能将打灯视为示弱,不愿向后车示意位置,习惯性地省略这一安全步骤。

变道不打灯,是什么心态……呢?-有驾

还有最后一种:侥幸心理 + 规则意识淡薄这类驾驶员对交通法规完全置若罔闻,常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出事了没人会管”或“一直没事过”。他们深信自己“永远对”,甚至不打灯就是为了挑衅规章。

变道打灯,可以管得更强制一点

真正成形的驾驶习惯和技术,都是在真实的道路里逐渐固定的但,习惯很难改,不是一次成型后就再也无法改的。

只要力度够大,够痛,一次不行再来几次的的话,总能改掉吧。这个痛,总比,真正发生交通事故的痛,来的好吧。

近年来,各地交管部门纷纷加大对“变道不打转向灯”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部分城市从2023年起已启动专项行动,利用电子警察对机动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深圳新修订的条例明确规定,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的,罚款300元并记1分。

来,回顾一下三步打灯法:

第一步,在变道或转弯前约3秒钟提前打开转向灯;

第二步,通过内、外后视镜确认周边车辆动态和安全距离;

第三步,在确认安全后再稳健地变换车道或转向

变道不打灯,是什么心态……呢?-有驾

就这么简单的三个动作顺序,养成了就一点都不耗费心力了。既然在交通系统里,那么尽量做一个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的一份子。

变道不打灯,是什么心态……呢?-有驾

好了,聊完

你在日常驾车中是否也遇到过不打灯的情况?你见过最离谱的/惊险的不打灯瞬间是什么?面对这样的驾驶习惯,你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与观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