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元买本田思域到底是真香还是清库存?实地盘点新老车主真实感

8万多能买本田思域?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我差点以为自己在做梦。

虽说近几年车圈什么“价格腰斩”“终端地板价”已经不算啥新闻,但本田直接把曾经妥妥15万级的思域拉到8万多起售,这震撼劲儿,真的有点像过年夜里孩子们抢红包的刺激感。

有人说,这到底是行情趋势,还是临门一脚的清库存?敢不敢买?其实在新能源搅局、油电之争愈演愈烈的2024年,大家的心跳都不太平。

曾经谁敢想象合资紧凑型车能玩儿出现在这“白菜价”?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盘盘。

先来聊聊最让人心脏小鹿乱撞的价格这事。

8.88万起售,有的地方终端再抹个脸儿直接给出4.4万的优惠,这账一合,打工人眼里的小算盘都蹦跶出来了。

很多人下意识怀疑:你不会是把库存车、试驾车、二手车洗洗拿出来“冲业绩”吧?或者像有些品牌一样,丢下减配款到市场混个脸熟?

但静下心来扒拉配置表一看,再听听老司机们的实测,嘿,本田这回还真没来虚的。

降价,图的是卷死油电之间的缝隙市场,不是糊弄老百姓,至少眼下外观内饰动力各方面都在,没砍气囊、没削动力。

动力部分,非常自信地亮出1.5T发动机,给到192马力,最大功率141千瓦。

啥概念?合资紧凑级放眼望去,丰田1.2T的卡罗拉也就116马力,大众朗逸的1.5L才113匹。

8万元买本田思域到底是真香还是清库存?实地盘点新老车主真实感-有驾

思域这波,基本把隔壁两位老王“降维打击”,直白说就是小钢炮+省油两开花。

百公里加速7.6秒,真不是闹着玩的,市区通勤不用慌,想偶尔撒个野超个车,也绝对不给你掉链子。

油耗数据5.8L/100km,无论怎么测,基本都能做到跟混动车型有一拼(亏电油耗6.2),加92#就能跑,算是给你省心到家。

说到外形,审美本是见仁见智,但这一代思域变得更锐利和平直,棱角明显,前脸窄灯+大嘴进气格栅,回头率直线上升。

你要说跟隔壁型格比,思域没那么“杀马特”,更低调收敛;但同价位去比新能源轿车,不落下风。

车侧溜背设计压低了视觉重心,加上尾部那只小鸭尾,很隐约地透露出一股跑车调调。

我身边不少95后、00后,都说现在的思域比起日常多了点运动气息,但家里有老人的人选它也不“出格”。

噢,对了,LED大灯、隐藏门把手、17英寸大轮毂这些细节,认真的,本田懂年轻人现在在意什么。

内饰部分呢?你摸一下才知道。

这届思域讲究一个“看着简约、用着舒服”,10.2英寸全液晶仪表+9英寸中控屏,虽说不是天幕级,但顺手度和响应速度让人没话说。

出风口一体化小细节处理,软包覆盖面大,不再是当年代步车那种塑料味发光。

手头宽裕点选高配,Honda Connect 3.0的车机进步不小,支持远程控制、OTA升级、在线语音,极客玩家或智能控能玩很久。

有意思的是,安全气囊标配就带7枚,最低配都没有抠门操作。

Honda Sensing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智驾功能,无论是通勤的路上缓解疲劳,还是偶尔长途跑高速,都实用得很。

说句夸张的:有人觉得本田在燃油车智能辅助这块“抄了作业”,但花八九万能体验这些新鲜玩意儿,无可挑剔。

空间嘛,数据说话。

车长4674mm,轴距2735mm,宽度1.8米出头。

三口之家带娃出门,或者老带小基本应付得来。

有意思的是,后排腿部空间比卡罗拉长了35mm,身高180cm的人坐进去也不必蜷缩着膝盖。

后备厢478L的官方数据,日常购物、郊游、甚至短途自驾用行李箱全装下去问题不大。

日系熟悉的储物格、水杯架、车门口的暗格,每个细节都想着怎么不让你难受。

不过低配没给后排出风口,这点在大热天里让后排的乘客有点小抱怨,但一分钱一分货嘛,指望低配啥都有,现实吗?

底盘调校则一如既往偏舒适。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这在合资紧凑级里几乎是顶格配置。

日常上下班路上,减速带啥的过滤得利索,给驾驶员和乘客都带来些许放松。

说转向手感,不像马自达3昂克赛拉硬得让人牙疼,思域更适合“家庭用+偶尔想开快些”的人群。

8万元买本田思域到底是真香还是清库存?实地盘点新老车主真实感-有驾

每次跑高速,有些人嫌弃思域隔音一般,风胎噪确实传进来,但那是“油电全能型战士”的通病,就价格这块,大家别太苛求。

8万元买本田思域到底是真香还是清库存?实地盘点新老车主真实感-有驾

配置齐全这一点,绝对能打动不少“性价比党”。

LED大灯、倒车影像、自动恒温空调、无钥匙进入等,从8万多的低配款就开始配给你了。

中高配更丰富,什么自适应巡航、全景天窗、前排加热通通安排上。

唯一缺点,部分功能只有在高配车型上才能感受到,比如座椅加热、部分主被动安全辅助,想体验极致,请上中高配。

对比朗逸、卡罗拉那边,部分配置还得花时间加钱选装,这么看,本田的诚意不容小觑。

当然,并非一切都是十全十美。

思域的短板其实公开透明,没什么遮掩。

一是高速时噪音偏大,有点嘈杂——如果对静谧性特别在意,要做好心理准备。

二是低配没有后排出风口,炎热夏季后排乘客体验略逊一筹。

三是少数地方对于隔音措施和用料有所妥协,例如轮胎规格、隔音棉厚度为压价让步。

可这,已经是那个合资日系品牌惯常的“性价比策略”里的标配操作,越级谈完美确实不讲道理。

毕竟预算如果只到8-10万元,还想啥事都如意,如同在外卖里加小龙虾一样,总有点不现实的理想主义。

其实笼统盘一圈,你会发现思域“降价不减料”,而且抢得不是谁的生意,而是整个大盘的心气。

虽然有新能源的大潮来袭,但传统品牌凭借稳扎稳打的三大件、成熟的品控和用车经济性,依然有着牢固的铁粉阵营。

思域的血脉里,始终流淌着“买菜车中的运动健将”的基因;无论是情怀党还是实用控,都会在配置表单前多待一会。

电车虽然有科技感、补贴多,但有人说“油车开起来更有底气”,毕竟补能、维修便利,短期内依旧强势。

所以无论是第一辆车刚需的年轻家庭,还是想再添台代步or偶尔激情驾驶的老司机,这波价格下探,都值得认真权衡。

有些人感慨,本田就是卷——“别家追着升级配置涨价,他却反手给你降价加料”,这招老辣得很。

面对卷疯的新能源,本田思域这波“地板价”好比一记妙手,让整个赛道里的玩家都得重新思考该怎么走下去。

行文至此,说点实在话:合资紧凑级轿车是不是凉了?未必。

要活得有滋有味,还真得靠这种性价比爆棚的老将翻身。

思域这番操作,既保留了日系车应有的品质,又开始拥抱智能化大潮,兼得鱼与熊掌。

新世代消费者,心里早有算盘:谁的配置厚道、价格够诚意,谁就能活得更明白。

市场选择永远是用脚投票,厂商比拼的不是套路,而是给到消费者真实的体验和省心感。

讲到最后,你是不是也有点心痒了?

再等等,还是果断“上车”?你觉得这样一路下探的思域,会不会成为合资燃油车的翻身仗?

来聊聊,看你更看重价格、配置,还是那份始终在线的驾驶乐趣?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