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加快构建充电网络体系!出台基础设施管理办法

郑州新政助推新能源车下乡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双碳”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郑州市政府最近出台了一个新政策——《郑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这个《办法》从规划、建设、运营到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升级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管理体系。这个政策一出来就正式实施了,意味着河南地区的充电网络建设开始走向更规范、更精细的方向。

这个《办法》提出了一个很创新的想法,就是把充电设施分成三种场景来管理:私人用的、专用的和公共使用的。每种类型的充电设施都有不同的标准。比如,在居民区里,主要建慢充桩,方便大家晚上在家充电;而对于公交车站、物流园区这些地方,需要快慢结合的充电桩,这样能满足大量车辆的需求;而在高速服务区或者旅游景点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则要优先建设快充桩。另外,这个政策还特别提到农村和县城的充电设施布局问题,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起快慢搭配的充电网络,让新能源车能顺利开进乡村。

总之,这个政策就是要让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满足不同人群和场景的需求,让电动车用户充电更方便!

超充设施双覆盖与数字化监管

在技术升级这块啊,《办法》特别提出了“超充设施双覆盖”的战略。简单来说呢,就是在市中心要实现超充网络全覆盖,新建的公共停车场必须100%预留超充设备的接口,而那些已经有的充电站呢,也会逐步进行超充改造。按照行业里的说法,要是超充设施普及了,以后跑长途充电的话,只需要15到20分钟就够了,这对解决大家的“续航焦虑”可是个大突破啊。

另外啊,还提到要全流程数字化监管,打造一个“阳光收费”的生态圈。就是说整个充电过程都要数字化管理,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清清楚楚知道每一笔钱花在哪了。

郑州加快构建充电网络体系!出台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有驾

郑州出台新规推动小区充电桩建设

在建设和管理这个环节,郑州市想出了个新招儿,搞了个“备案制+智能平台”的管理模式。他们弄了个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服务平台,这样不管是公用还是专用的充电桩建设项目,都可以在网上轻松完成属地备案,就跟网购下单一样方便。而且,个人安装充电桩的数据呢,也会定期自动传给住建部门。这就好比前面简化了审批流程,后面加强了监管,这样一来,办事效率提高了,数据还能查得清楚明白。

说到收费管理,这个《办法》里定了一个“电价政策+市场调节”的双轨制。简单说就是,电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收,服务费嘛就让市场自己去调节。而且还有个硬性规定,叫“三公开”制度,就是在充电站显眼的地方、手机App上以及政府的平台上,都要把收费标准明明白白地展示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策还鼓励企业玩点新花样,比如推广移动支付、信用支付这些时髦的方式,让车主充电的时候能更方便快捷,体验一下高科技的感觉。

另外,为了整治行业里的那些老大难问题,还专门建立了个“双清退”机制。这就好比是给这个行业开了一剂猛药,希望能彻底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顽疾。

郑州加快构建充电网络体系!出台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有驾

全国首创充电桩退出机制

针对现在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一些“僵尸企业”和“僵尸桩”的问题,《办法》推出了一个全国首创的动态退出机制。这个机制利用智能平台的实时监测功能,对于那些连续超过30天没有在线的设备实行“红黄牌”管理。每个区县每季度都要上报闲置设备的数据,这样就形成了从建设到运营再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如果某些设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可以直接要求停产整顿,严重的话还会追究刑事责任。

在运营主体的资质方面,政策设置了“三道门槛”:首先得有智能运维系统,其次要有专业的维保团队,最后还得有三级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新的“保险+服务”模式,要求相关企业购买安全责任险。另外,也鼓励自用或专用设施在空闲时进行错峰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责任

《办法》明确了“1+9+N”的责任体系:由市城建局负责统筹协调,9个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来推动专项工作,区县政府承担属地责任,乡镇街道要把充电设施纳入网格化管理。行业协会也被赋予了政策宣传、标准制定以及纠纷调解等职能,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的治理模式。

郑州将打造全市充电桩“一张图”

郑州市城建局的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会制定一个关于充电桩建设的指引,把各种场合的建设标准说得更清楚。他们还打算在2024年弄出一个全市充电桩的“一张图”平台,这样就能更好地让充电桩的需求和供给对上号了。随着这些政策一步步完善,郑州正在朝着成为“中原充电之都”的目标快步前进,也为全国的新能源车充电桩建设贡献“郑州经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