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声了,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最高可享受3万元免税优惠,促进汽车消费升级

工信部发声了,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至高达3万元!

这个政策一出来,挺有意思的。你说,像我这种天天盯着行业新闻的人,没事就琢磨点真刀真枪的事情,比如车的性价比或者销量趋势。每年这种免税政策一放,我估算下,能帮车企省个几十亿的税收成本吧。买车的人毕竟不是单纯的考虑眼前的价格,税收优惠能明显拉低门槛,去年我翻了翻一些渠道数据,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比就从去年二季度的14%,跳升到今年三季度的17%多(估算,就是看那个占比涨得快)。

工信部发声了,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最高可享受3万元免税优惠,促进汽车消费升级-有驾

你看,根本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这次免税,仿佛给新能源买家开了一把好感度炸弹。要不我再考虑考虑?很多潜在用户其实就是犹豫在最后一步,纯粹因为价格占不住优势。这个政策直接把购车门槛给拉低,心理价位变得更合理。很多朋友跟我吐槽:买车还得算税费,真麻烦。现在免了税,心里轻松不少。

我得说啊,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其实也不全靠税务优惠撑起来的。今年我身边也观察到,像一些同价位车型的实操差别,还是挺明显的。比如我朋友刚买的某品牌纯电SUV,和去年同期的对应款比,价格差不了1万,但配置明显提升,充电速度快了不少。你别笑,我还特意问了修理工:这个车修起来难不?他说:还行,电池管理系统比以前成熟,基本都是软件问题。这让我想到,研发环节其实比我们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就像我们生活中用的手机,硬件相差不大,但软件优化直接决定体验。

说到研发,我一直觉得供应链博弈就像拼时间和材料。有时候,某个零件能不涨价,已经不错了。比如去年某厂的电池价格涨得厉害,我就推测他们用的原材料都涨价了一圈,否则也难以解释那涨幅。再联系到这次政策,可能也会促使车企加快芯片和电池的供应链布局,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压力。

工信部发声了,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最高可享受3万元免税优惠,促进汽车消费升级-有驾

你会不会想,为什么新能源车可以增配不增价?其实我觉得挺简单,就是竞争愈发激烈,汽车厂商在利润边界线上挤。上半年新车的平均利润率还算平稳(估算,一般在6%左右),但面对那些入门车型不断看齐豪华配置,没办法为了保持竞争力,只能牺牲微薄利润,伸展配置。一对比:同价位的传统燃油车,基本啥都标配不了啥,也就那操控和耐用,续航短现在就成最大的痛点。

所以,未来新能源车会不会变成硬配置+低价模式?这是个想法。你看,广汽丰田新款焕新,标配高通8155座舱芯片,价格不变,功能却多了不少。这就像我们平时买手机,小米、OPPO那些品牌,硬件差价不大,软件、体验设计才是关键。去年我还在朋友圈谈论:不用说,配置牌面上升,才更能吸引普通消费者。

我也得更正一下之前说法:其实新能源免税政策短期看,虽然方便,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受益。例如,二手车市场上,过去退税流程复杂,很多人觉得即使新车免税了,旧车还能保存多久?这个问题很现实。买车还是得跟自己实际需求挂钩,不要盲目跟风。

工信部发声了,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最高可享受3万元免税优惠,促进汽车消费升级-有驾

对了,你有没有注意到,像丰田这些传统大厂,去年销量依旧领跑全球。连续五年第一,绝对不是吹牛,一方面是品牌沉淀,一方面产品线丰富。中国市场去年丰田赚了将近2215亿,厉害吧?但他们其实也开始发力新能源,转向纯电和混动专项布局。(这段先按下不表)

谈到纯电和混动的对比,很多人还是觉得混动省心——充电难、续航焦虑?但我觉得,尤其在国内的二线、三线城市,充电桩配比还不够优,还有个变数是:未来几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会不会提速?我猜,顺风车、快充网络的普及对新能源市场是个极大利好。

你们觉得新能源车的二手保值率会比燃油车差多少?我估算,去年二手新能源车折价率大概在18%左右(这也没太大把握,只是体感),比普通二手车低三成左右。原因很简单,技术更新太快,政策变数多,买家担心车不好卖。大厂保修的车型折旧速度会快一些,特别那些电池容量保持好的车辆,未来也许还能保值。

工信部发声了,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最高可享受3万元免税优惠,促进汽车消费升级-有驾

原本想说,预算有限的用户其实还可以考虑新能源换油车这事。你知道,像我朋友前几天在修理店说:这个车保养便宜,电池用久了还能换吗?我说:当然可以,电池升级还不太普及,但续航下降可以换。其实大众、比亚迪都开始试点二手换电池的新服务,政策也鼓励老车二次利用。

(这段先按下不表)新能源车未来的核心还是在于如何既保证性能,又能省心省钱。而且,我还在琢磨,如果未来充电桩都能自动识别车牌,自动收费,像打车一样方便,那推广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我总会想,汽车这东西,除了技术和政策,最重要的不还是人性嘛?比如我朋友说:再便宜,开车还是得看心情,车的舒适度、静谧性,尤其是城市里堵天,谁都怕烦。很多时候,价格不是唯一因素,还是那点细节打动人心。

工信部发声了,凡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最高可享受3万元免税优惠,促进汽车消费升级-有驾

对了,你觉得新能源车还会有什么样的坑?我倒觉得,政策调整带来变化太快,折旧、转售这些隐性成本,也许才是真正的黑洞。问问自己:我买车,是不是更多考虑那些小细节?或者你猜猜:你会不会因为这些优惠去下一辆车?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