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安全遮羞布,被一扇打不开的车门扯下了
车门纹丝不动,火势越来越猛,救援人员的拳头砸出血印,那辆小米SU7依然沉默地燃烧。这是2025年10月13日凌晨3点16分,成都街头最绝望的画面。
雷军站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聚光灯下,西装笔挺,语调激昂。他刚刚宣布小米汽车“上市一年半交付40万辆”的辉煌战绩,紧接着就抛出一面正义大旗——呼吁全行业“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
台下掌声零落。
就在他慷慨陈词的三天前,成都那辆燃烧的SU7让所有掌声都变得无比讽刺。当企业掌门人在台上高喊打击“黑公关”时,消费者在台下只关心一个问题:为什么出事后车门打不开?
救援现场的目击者描述,那辆失控翻滚后起火的小米SU7,任凭救援人员用拳头砸、用石头撬,车门始终纹丝不动。随着火势蔓延,最终没能救出车内人员。
这已是半年内小米SU7第二起类似事故。尽管官方后续通报提及“涉嫌酒后驾驶”,但公众的疑问始终没有消散:为何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连最基本的救援通道都保障不了,再智能的配置又有什么意义?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细节。小米SU7采用无机械式外把手设计,一旦断电,外部根本无法开门。唯一的希望是车门内侧的备用机械小把手——前提是车内人员还有行动能力。
恕我直言,这种设计根本就是把用户的生死交给了运气。
事故发生后,雷军的微博依然在按部就班地宣传技术突破。10月16日,他在大会上详细介绍了小米在智能驾驶上的投入:“第一期总投入57.9亿元,团队规模超过1800人”。
这些光鲜的数字,在“车门打不开”的现实面前,显得格外刺眼。
业内人士透露,正常为了实现断电情况的安全开门,隐藏式门把手成本较机械式稍高;“但若不考虑安全冗余设计,隐藏式门把手的汽车成本费用将明显下降”。
难怪工信部在2025年9月24日紧急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要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
雷军手中的“黑公关”大棒,表面上打向了无形的网络水军,实则重重地落在了那些期待小米担起责任、严把安全关的消费者心上。
当一扇车门在生死关头无法打开,所有的技术宣传都成了笑话。小米汽车要抵制的不是“黑公关”,而是对生命安全的那份漠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