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整理比亚迪资料时,突然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常说的比亚迪,居然有两家名

昨天整理比亚迪资料时,突然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常说的比亚迪,居然有两家名字差不多的子公司,关键是它们还互不隶属!要不是翻天眼查APP细查,差点被这“孪生兄弟”唬住。

先说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这公司成立得早,1997年就扎根西安了,注册资金43.8亿,去年员工快9万人。按股权结构看,它由比亚迪股份和陕西华秦投资共同控股,华秦是陕西省国资委全资的国企。不过它的“出身”有点特别——前身是陕西秦川汽车,当年比亚迪收购了这家老牌车企,才转身杀进乘用车赛道,名字也改成了现在这样。

昨天整理比亚迪资料时,突然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常说的比亚迪,居然有两家名-有驾

再看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2006年在深圳成立,注册资金直接飙到37.6亿美元,去年员工7万多人。它的股东是比亚迪股份和港资企业BYD(HK)CO.,LIMITED,后者看着像比亚迪的“自家人”。和西安那家比,它的“底子”更纯,从成立到现在都是比亚迪体系里的“亲儿子”。

最直观的差距在体量上。西安这家直接控股的子公司就几家,深圳那家直接管着好几百家公司,光看注册资金的倍数差就知道,后者才是比亚迪当下的“主力部队”。不过别看西安这家子公司少,它的历史意义可不小——正是当年收购秦川汽车,让比亚迪有了造乘用车的“入场券”,相当于给后来的王朝网、海洋网打了个地基。

可能有朋友犯嘀咕:都是比亚迪的子公司,为啥分这么清楚?其实这和企业的“成长轨迹”有关。90年代末国内汽车产业刚起步,比亚迪想造车没经验,收购老牌车企是最快的路径;等到2000年后技术攒够了,自然要自己单干,深圳这家就是“嫡系部队”。就像咱们开店,有的店是收购的老铺子改的,有的是自己新盘的地儿,运营思路多少有点差别。

昨天整理比亚迪资料时,突然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咱们常说的比亚迪,居然有两家名-有驾

现在再看这两家公司,表面名字就差俩字儿,背后却藏着比亚迪20多年的布局心思。从收购老车企试水,到自己建团队发力,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说不定正是它能从电池厂逆袭成车企龙头的关键。

企业的分分合合,就像下棋的棋路,看似简单的一步,背后藏着无数考量。

内容调用资料信息网站名称:天眼查APP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