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发动机技术对比
最近,“日经BP”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是《热效率直逼50%,日系车企如何评价中国发动机?》。文章提到,中国现在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经接近50%,这让日本企业感到惊讶。
报道中说,日本车企承认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有了明显进步,但同时也表示,虽然中国做得不错,但要真正追上日本,还有一定距离。
马自达:不显眼,但值得学习!
中国发动机技术对比
马自达社长毛笼胜弘说,中国发动机技术进步明显,但和马自达的思路不一样。中国的发动机多配合混动系统使用,通过让发动机在特定工况下运行来提高效率,而马自达则是从整体上提升热效率。
马自达新发动机研发
马自达正在研发一款新发动机,叫“SKYACTIV-Z”,目标是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提升热效率,技术难度挺大的。毛笼胜弘表示,如果是在全区域提升热效率,中国企业可能不容易跟上。他还提到,马自达正在把转子发动机用在插电式混动系统里,这种运行方式和中国的一些发动机有点像。
日产则表示,他们也能跟上这个技术发展。
中国发动机崛起
我是一个汽车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话来说:日产觉得中国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中国企业现在认真搞发动机研发,车展上展示的发动机也越来越多。
另外,中国的发动机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很快,本地化程度越来越高,开发速度也跟上了中国车企的发展节奏。
e-POWER热效率突破
日产e-POWER的工程师认为,如果多用EGR(废气再循环)和稀薄燃烧技术,把热效率提升到45%以上在技术和物理上是可能的。日产的目标是通过e-POWER发动机,最终实现50%的热效率。
丰田:合作才能共赢
适应中国市场策略调整
丰田表示,中国车企的技术实力现在更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丰田考虑使用中国合资企业生产的发动机,并把开发重点放在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上。
丰田中国战略调整
我是一个汽车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话来聊聊这些内容:
丰田在中国一直被看作“传统车企”。最近,他们在中国的开发负责人换成了中国人,开始更注重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专属车型。而且,中国的开发速度很快。据说,丰田在和比亚迪合作开发“bZ3”和“bZ5”这两款车时,学到了不少东西。
本田则不同,他们和中国企业走的路不太一样。
本田加强本地化合作
本田中国负责人表示,中国车企在插电混动车(PHEV)领域发展很快,产品价格也有优势。本田打算加强本地化,和中国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更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和电池技术。
本田PHEV技术路线
本田主要推广的是基于混合动力(HEV)平台开发的插电式混动车(PHEV),这种技术路线和理念,与一些中国车企使用纯电平台打造的PHEV有所不同。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在讨论中。”
一名日本车企的HEV开发人员则对这一说法表示质疑,认为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日资车企质疑中国混动数据真实性
日资车企的混动技术开发人员对一些中国厂商公布的高热效率数据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些数据可能是在特定测试条件下得出的,和日企的测量方式不同,可能存在为了好看而调整测试方法的情况。
他们指出,虽然数字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使用中是否稳定、可靠,还有待观察。有人表示:“数据本身可能没错,但能不能在真实路况中表现出同样的效果,还不好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