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米车长、4.3秒破百、全系激光雷达,比亚迪唐L DM堆料这么猛,为啥月销才4000台?
比亚迪唐L DM这车,参数表堪称“王炸”:5米04的车长、2950mm轴距,比理想L6还大一圈;DM-p四驱版738马力,零百加速4.3秒,直接对标百万性能车;亏电油耗仅5.7L,纯电续航200公里以上;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云辇C底盘,22.98万起售……这配置单甩出来,谁不喊一声“真香”?
可现实打脸来得太快。 上市首月销量3486台,第二个月勉强爬到4300台,在中大型新能源SUV里排第七。 同期的理想L6单月轻松破万,问界M7也稳居前列。 一堆黑科技加持的唐L DM,硬是卖不动。 问题到底出在哪?
技术参数越级,用户体验却卡在“七座”死结
唐L DM的纸面实力确实能打。 第五代DM混动系统把油耗压到极限:DM-i版WLTC综合油耗0.77L,DM-p版4.3秒破百的同时油耗仅0.95L。 35.62kWh刀片电池支持71kW快充,半小时补能过半。 全系“天神之眼B”智驾系统,激光雷达+254TOPS算力芯片,硬件对标30万级新势力。 云辇C底盘通过预瞄系统实时调节阻尼,烂路滤震效率提升40%。 论技术堆料,比亚迪这次真没手软。
但家庭用户最关心的空间布局,却成了致命伤。 全系只提供2+3+2七座,第三排腿部空间仅900mm,1米7以上成人坐着膝盖顶前排椅背。 更尴尬的是,竞品理想L6主推2+2+2六座,独立二排座椅带通风按摩,进出三排无需翻折。 车主群里吐槽炸锅:“多一个座位不如少受罪”“全家出游第三排像小板凳”。 比亚迪坚持七座策略,直接被现实打脸。
设计争议:龙颜美学撞上极简潮流
外观是另一大槽点。 唐L DM沿用“Loong Face”设计语言,前脸密布镀铬鳞片格栅+分体式大灯,侧面线条繁复。 对比理想L6的封闭式前脸、圆润曲面,年轻用户直言:“前脸像贴满亮片的西装,用力过猛。 ”车尾贯穿式“竹韵尾灯”被赞有科技感,但整体风格仍显老气。 论坛投票显示,35岁以下用户仅28%认可其设计,而理想L6这一比例超60%。
内饰虽有提升,但细节拖后腿。 中控15.6英寸旋转屏+26英寸HUD算亮点,但方向盘过粗影响握感;竹木饰板被夸“有东方韵味”,塑料按键却被喷“廉价感”。 顶配28.58万的无人机玩家版搭载大疆Air 3S无人机,支持车顶起降跟拍,但用户反问:“谁天天在高速上飞无人机? 不如换套空气悬挂! ”
定价屠夫遇冷:技术普惠≠品牌升级
比亚迪的定价策略堪称激进。 22.98万买激光雷达+双叉臂悬架,比理想L6便宜2万,纯电续航还多30公里。 但消费者心理账算得更清楚:老款唐DM终端价已跌至17万,突然加5万买唐L DM,心理落差太大。 更关键的是,20万级用户对品牌极度敏感。 调研显示,预算25万以上用户首选比亚迪的仅15%,理想、问界占比超40%。 有车主直言:“开比亚迪总被问是不是跑滴滴,换理想立马变‘奶爸标杆’。 ”
竞品对比更凸显尴尬。 理想L6标配双Orin-X芯片+Mind GPT语音,城市NOA成熟度更高;问界M7的鸿蒙座舱支持多设备无缝流转。 唐L DM虽堆了激光雷达,但城市领航功能落地慢,实测变道犹豫、匝道通行效率低。 技术参数没输,体验感却输了。
真实车主画像:技术粉与家庭主的割裂
卖出去的4000多台车,用户群两极分化。 一类是比亚迪铁粉,冲着DM-p性能下单:“4.3秒加速带全家飙高速,油费比性能车省一半! ”另一类是务实家庭用户,看中低油耗和大空间:“七座偶尔应急,平时当五座用,后备箱能塞婴儿车+行李箱。 ”
但更多潜在用户仍在观望。 理想L6车主晒出二排“皇后座”模式:腿托升起靠背放倒,秒变移动沙发。 唐L DM车主只能苦笑:“我们二排座椅连电动调节都要选装。 ”论坛高频建议霸屏:“出六座版必买! ”“砍掉第三排,五座版卖20万绝对爆单。 ”
唐L DM的困境,本质是技术狂魔与用户需求的错配。 当对手用六座和极简设计精准切中家庭痛点,比亚迪却执着于参数表上的“豪华配置”。 这场“王炸”变“哑炮”的戏码,或许该让工程师听听市场的声音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