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插混硬派越野,5米1大块头续航1300公里
那天在修理厂蹲着等我那辆老SUV换空调滤芯,隔壁师傅嘴里嚼着槟榔,突然冒出一句:“最近猛士又整了个新家伙出来,车长五米一,比俺家门口小卖部还宽敞。”听得我脑袋一热,就顺手翻了下手机照片——这台叫M817的国产硬派越野车,看起来真是跟坦克一样扎实。说它外观有点机甲味儿,一点不夸张。前脸隆起得像早市上卖的大冬瓜,两侧灯组造型也挺怪,不规则多边形,还带黑色边框和LED灯眉。我看群里有人发夜拍,说那两条平行日行灯晚上贼亮,“比村东头路灯都靠谱”,笑死。
后备厢那里设计也是够方正的,我第一次见这种外挂式备胎还跟尾门连通,上次去朋友家帮他搬东西,他说“这后备箱能装下一麻袋土豆”。尾门侧开,用起来确实方便不少,就是那个十字交错的尾灯加黑罩子,有人吐槽红光太刺眼,不过安全倒是没啥问题。
再瞅侧面线条,全都是横平竖直,好像小时候用积木搭出来似的。顶上的全尺寸行李架据说能扛住西北风暴雨,我没试过,但群友自驾川藏线时晒图,说绑帐篷绳子都不用担心掉。轮圈20英寸花瓣样式配275/60 R20 AT胎,这配置在我们县城修理厂师傅看来,“纯爷们才敢开出去压石头”。迎宾踏板做得高,高到我老婆上车要踩两步梯才稳当。有意思的是侧面还有爬梯和储物格,据说钓鱼佬特别喜欢往里面塞小工具。
颜色方面厂家给了六种选项:秦岭绿、玉龙银、鸣沙黄这些名字听着就很野外,其实最受欢迎还是昆仑白——邻居老王买了一台白色,说耐脏容易洗。我问销售,这尺寸到底多大?他说5100×1998×1899mm,轴距3005mm。“五座空间比你家沙发还舒服”,销售顺嘴一提。我坐进去感受了一下,大腿伸展空间确实阔气,就是夏天皮椅有点烫屁股。
底盘离地237毫米,在咱们南方雨季泥巴路也不怕拖底;接近角离去角都是31度,有次群友在郊区玩水塘,他把涉水深度测到820毫米,还录视频炫耀“半个轮胎泡进去了照样过”。
内饰部分嘛,中控台走简洁路线,没有那些花里胡哨按键。一块悬浮屏幕立在那里,看导航地图很清楚,多功能方向盘双辐式手感不错。不过有人吐槽触摸按键反应慢,“冬天戴手套经常误触”,技术员回怼:“以后OTA升级就好了。”皮革材质用料厚道,中控和门板四周都有钢琴烤漆和银色金属件,还有些地方嵌了木纹装饰,据维修师傅讲,这种组合以前只在进口豪华车上见过,现在国产品牌也开始卷档次了。
安全配置方面,那根1920mm的一体成型纵梁挺唬人的,高强度材料占比63%,工地上的老司机看完直接来一句:“撞墙都不怕。”主动安全带支持智能预警,再加上一堆雷达——3个4D毫米波、1个192线激光雷达、12超声波雷达,听工程师吹牛“异形障碍物自动刹停”什么GAEB功能,我自己实际体验就是停车场遇到乱窜的小孩,它会提前报警,很灵敏但偶尔有误报。
动力系统算是亮点吧,用的是1.5T发动机+电机插混方案,总功率505kW(这个数字销售每次都念错),扭矩848N·m。“油电混合随便跑”,技师话糙理不糙。变速箱2挡DHT专用,每次起步切换模式声音稍微响一点,不影响驾驶习惯。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挂、电动四驱这些参数其实对普通用户来说不是刚需,但碰上下雪或者山路湿滑的时候,你就知道分布式解耦四驱系统是真管用。据厂方介绍九种驾驶模式切换,一般人最多只用三种,其余六种估计只有专业玩家折腾。在新能源圈子里,这款31.7kWh电池组续航1300km(CLTC标准)已经算拔尖儿。有一次微信群讨论45°陡坡攀爬能力,有人放话“可以直接拉砖头上屋顶”。
冷知识补充一下:猛士科技之前主打917系列,现在推M817其实是在城市硬派SUV热潮下赶风口。从汽油时代那些大佬爱开的越野,到现在新能源化之后,各路新车型层出不穷,我们县城今年已经看到好几辆坦克300跑出租,新晋玩家越来越多。这款M817价格区间32.99万—35.99万,也算诚意满满吧。不过保养费用目前没有官方明细表流出,据坊间传闻首保免费,但第二年更换AT胎成本略高于同级别车型,要留心预算。
至于实际养护嘛,上个月维修站来了第一批试驾车辆,有位司机反馈高速噪音偏大,是因为AT胎本身抓地力强牺牲了一些静谧性。另外一个冷门配置是副驾驶抽屉储物格,可以放茶杯烟盒杂七杂八的小东西,以前只有商旅MPV才这么设计,现在越野车也开始注重生活便利性。不少二手商贩盯紧这类新上市车型,说未来残值率应该不会低,因为市场关注度高且技术更新快。但具体表现如何,还得时间验证喽!
昨天傍晚朋友圈刷屏,一位旧同事刚提的新猛士M817停楼下,小孩围着转圈玩捉迷藏。他爸抱怨座椅通风效果一般,不过赞扬鸿蒙座舱反应快、“语音识别喊两句歌名马上播”。生活碎片总归琐碎,也许哪天真能陪他翻山越岭喝羊汤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业界访谈、维修站闲聊及各类汽车论坛用户反馈,如文中所述及朋友圈等日常渠道收集整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