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日起,C1驾照新规正式落地,“2取消1增加”同步上线,线上办事更快,70岁以上需通过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测试
这次调整不只是把流程做轻,更是在安全上加了一道稳妥的锁,对上班族、长辈、准备报名的人都有直接影响
先说两个取消,都是省心的
考试预约无需再跑线下车管所取消,提前一天在交管12123上点几下就能撤约,节奏不用被车管所绑死
我表妹上周练车崴了脚,手机上取消预约,没耽误后面的工作安排,心情也轻了不少
第二个取消是C1转C2不用线下跑手续,线上提交资料审核通过就能转,省钱省时间,少和离合较劲,手动挡学不下去的人不必硬扛
隔壁王叔就是这么转的,笑说“脚终于不用再和离合吵架了”
再说“增加”那一条,很多人最关心
70岁以上的驾驶人增加“三力测试”,考记忆、判断、反应,目的是把路上风险前置处理
别把它当难为人,年纪上来了反应慢一点很正常,这个测试更像一个体检版的安全提醒
我外公去年先在家做模拟题,进场一次过,家里人都放心他再开车
最新进展是题库已经更新,加入了emoji表情识别题,记忆力测试要记住10个路标和限速值,体检还新增了含外卖电动车图案的色盲检测卡
这听起来有点新鲜,但目的很明确,都是为了贴近路面真实环境
服务端也在加速提效
全国已有约2.8万家医院接入交管12123的联网体检服务,换证、提交体检报告可以直接线上跑通
这对朝九晚五的人简直是及时雨,谁也不想在窗口前排一早上队
驾校端的价格也在调整,近期报名费普遍下降约30%,但补考费上涨约50%,一次过的价值被抬高了
你可以理解为“考得越稳,越省钱”,训练要更走心
这次新规背后有更大的趋势在推着走
自动挡车型的普及率已经超过95%,手动挡市场占比降到不足3%,两年内从10%一路下滑
相应地
近5年全国C1报考人数年均下降约15.2%,C2报考年均增长约24.8%,2022年首次出现C2超过C1的拐点
硬数据摆在那儿,选择更轻便的路径是很多人的实际考虑
而且C1平均学习周期比C2长约20%,通过率低15%左右,C2从报名到拿证平均28天,C1大约要38天
这不是“放水”,只是把门槛和日常需求对齐
当然,也有讨论和疑问
有学员吐槽科目二取消坡道起步是好事,但倒库时间缩短、侧方车位收窄,感觉像“换种方式加难度”
我个人的看法是
难度的方向从技巧转向稳定度,更贴近真实驾驶的精细操作,这对安全是加分
别忘了
专家提醒:驾考门槛降低不等于标准放松,电子监考比人工更严,大约严格3倍,简化的是流程,不是安全线
专业圈也有声音
日本D1GP冠军野村谦说职业赛车领域手动挡不可替代,因为自动挡的电子干预会破坏漂移连贯性
这更像是各赛道的分工:赛道讲极限,路面讲稳妥
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的交通主席希勒布兰德也提到,线上学习、模拟器教学可以有效降低驾考成本
说到降低成本,国外也在折腾
德国准备在2026年推进驾考改革,理论课拟允许全程线上、题目减少三分之一、部分特殊驾驶课用模拟器、路考时间拟缩到25分钟,还要做全国驾校比价系统
方案还在讨论,支持和反对都有,但核心指向不变——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时间和费用往下拉
这和我们现在的方向,是同一条路的不同步伐
国内的配套也在跟进
C2考试同步优化,取消坡道定点和起步,约考间隔从30天缩到20天,培训学时随之减少,C1线上转C2的流程也打通了
这让城市白领、中老年学员更愿意选C2,现实的选择,有现实的好处
同时,C1全国通考的政策让一些学员选择异地考试,比如从北京去贵州,综合差价能省到可以买一辆二手教练车
这路子不是人人都合适,但“算账”确实是很多家庭的真实思路
提醒两句,能少走弯路就别栽坑
新手要注意实习期的记分延长规定,实习期内记分不重视,可能会自动延长一年,时间成本很高
还有
最近“自学直考”“科目一免考”之类的所谓便民消息在传播,来源不明的就当广告看,别被忽悠
正规的路径,省心且稳
如果你正在纠结怎么选,给几条直观建议
工作忙、想快点拿证的人,优先考虑C2,利用线上约考、联网体检,把碎片时间用起来
对喜欢操控、未来有商用或特殊工况需求的
C1仍有价值,但要接受更长训练周期、更高细节要求
家里有70岁以上的长辈想开车
提前做“三力”模拟练习,熟悉题库的新内容,体检预约也尽量线上走,减少折返
如果预算紧
评估异地通考的路费、吃住、补考风险,别只看报名价,算总账才稳
这次新规把该简化的简化,把该加的安全线加粗,方向没跑偏
我更在意的是
它让“该开的车更容易上路,该停的风险更容易被识别”,这就是公共规则的温度
规则落地之后,我们要做的不过是认真学、认真考、认真开
把省下的时间和钱,留给家人、留给生活,这才是改革的意义
最后再强调一遍
11月1日起,C1新规正式实施,线上能办的别线下跑,70岁以上“三力”要提前准备,信息要看权威渠道
把每一条细节握稳
路就会更顺畅,人也会更踏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