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几年前,日本的铃木汽车在中国可以说是个响亮的“大品牌”,很多消费者都抢着去买,然而到了2018年,铃木却悄悄地退出了中国市场。
舆论瞬间沸腾,有些人认为,铃木退出中国真是个糟糕透顶的选择,也有人觉得,这对铃木来说不过是失去一个市场,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今,铃木已在中国市场消失7年了。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国内车企赚得差不多满载而归,那么,曾经扬言绝不向中国市场妥协的铃木,如今日子过得怎样呢?
奥拓在中国大受欢迎
2024年12月底,日本媒体传来一则劲爆消息,铃木汽车的前社长铃木修不幸去世,享年94岁,瞬间引发全网热议。
这位传奇的日本企业家,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却在2008年重回铃木公司担任社长,一干就是到2021年才选择退休。正是他,曾说过那句让不少国人气愤不已的“铃木绝不向中国市场妥协”。
1978年,铃木贯治郎退休后,铃木修这个女婿自然而然地接过了第三代的接力,正式当上了铃木汽车的社长。
那个时候,铃木汽车已经成为年销售额达1700亿日元的日本大企业。不过,斯巴鲁在丰田的支持下,似乎有赶超之势,所以铃木汽车迫切需要研发新车型,以巩固自己在轻型车市场的领导地位。
于是,奥拓应运而生,成了铃木汽车历史上的一款经典车型。它的成功让铃木修在上任后的首战中取得了胜利,之后他就引领铃木汽车工业走过了整整40年。
随着铃木在日本汽车市场逐渐扎根,他们的抱负也水涨船高。终于在1993年的时候,铃木开始试探性地进入中国市场,刚来就与长安、昌河等品牌达成了合作,前景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你知道吗?铃木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款车是什么?没错,就是铃木修上任后推出的经典车型——奥拓。
原因其实挺简单的,这车主打的就是小巧和省油,换句话说就是物美价廉。在那时候,大家还在为生计发愁,这样一辆车用来出门或者家用,简直是太合适了。
所以,自从铃木汽车进军中国市场后,销量就开始猛增。到了2005年,全球销量就超过了100万台,足以证明消费者对这款车的喜爱和信任。
国产车崛起,铃木销量下跌
接着,铃木和昌河联手推出了“北斗星”,这款车一炮而红,连续六年都稳居中国汽车的产销量榜首。除此之外,铃木的摩托车在国内市场也表现不俗。说实话,那时候,开着铃木的车出门,真的是倍儿有面儿。
2009年,铃木汽车在中国的年销量轻松突破15万,紧接着在两年后更是达到了22万辆,这让同行们羡慕得不得了。不过,就在大家都以为铃木会继续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时,意外却接连发生。
自从2011年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真是大洗牌。随着国内品牌像奇瑞这样的崛起,铃木汽车也不得不开始面对强劲的竞争。起初,铃木的高管们对此并不怎么在意。
随着国产车的性价比和配置越来越给力,曾经被视为便宜耐用的奥拓、北极星等车型也慢慢失去了竞争力。而且,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也在悄然转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汽车的选择已经不再只限于小型车,很多人开始向往更大空间的轿车或SUV。同时,从民族品牌的角度来看,大家对国产车的认同感逐渐增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自家品牌,而非合资车。
这时候,铃木汽车正在积极调整策略,试图迎合市场的变化。它们可能在研发新的车型,或者改善现有的车款,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还得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推出更加适合市场的产品。
铃木修:宁死不向中国低头
铃木修这个人可真是个倔脾气,他的这种固执也反映在企业管理上。以奥拓为例,这款车从1995年开始生产,一直到2008年,竟然一改就改了整整13年,期间没有什么大变化。时间一长,消费者的热情自然就慢慢降了。
当其他品牌都在忙着研发大型轿车和SUV的时候,铃木却还是固执地守着小型轿车的市场。这一坚持,让到了2017年,铃木在中国的销量可是直线下滑,只有8.6万辆,跟之前比下降了25%,这真是对铃木来说一大打击。
到了2018年,铃木因为爆出质量丑闻,彻底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之前那种宽容的态度再也没有了。在中国市场上,铃木的销量直线下滑,尽管铃木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也改变不了它在这里已经不受欢迎的局面。
最后,铃木以1元的价格将所有股份出售给了曾与之合作多年的长安。当时88岁的铃木修因“宁死不愿向中国市场屈服”而受到舆论的广泛批评。
这个决定真的是像壮士断腕一样,放弃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反而铃木的销售额越来越稳,2018年到2022年期间也没见明显的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鈴木把目光转向了潜力巨大的印度市场。
毕竟在2017年,铃木汽车在印度的销量竟然达到164万辆,简直让人咋舌,差不多占了当年印度汽车总销量的一半。要是说后悔的话,我想无论是铃木修还是铃木汽车,心里的答案都不会改变。
结语
有些人觉得,现在的国人自信得有点过头,觉得要是失去了中国市场,某个品牌就一定会没落。但看看三星和铃木,它们现在还不是活得照样滋润!这也说明,一个企业要想长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策略,而不是其他因素。你们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