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听说工信部出了一份很硬核的通知,给新能源车圈搅了个大动静。两大重磅炸弹——2026年起,新能源车不起火、不爆炸变成了强制国标,底盘碰撞还要加电池包测试,安全门槛一下子抬高不少。这意思是,未来那些只靠补贴、靠感觉走偏门的小厂家,出局的可能性大了。不是我吓唬人,这也是行业的自身需求嘛。车企们怂了,毕竟安全立了国标,就算是不差钱,也不想为一场事故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震撼的还在后头。2026年1月起,纯电和插混车全面退出政策红利,意味着补贴彻底清零。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人就说:那还混什么?直接市场化,拼的就是硬实力了。你说,这算不算市场闯关?反正我觉得,这个转变挺现实,毕竟之前的补贴太难都有猫腻,能干到现在算是扶不起的阿斗在硬撑。
说到新能源的狂飙,其实燃油车也没闲着。你没发现吗?五六年前,提到合资燃油SUV,大多觉得老古董。但2026款上汽大众途昂Pro,我觉得它就像个逆风翻盘的猛将,硬实力说话。尤其是它的那套智能化系统,放在这个价位,真的不多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途昂Pro是5158mm×1991mm×1788mm,轴距2980mm,空间用料真厚实。车内那女王副驾和云感座椅,久坐也舒服。我试想,像带娃出行,三排座椅一放倒,变床,带上沙发垫,躺着看天花板,好享受。然后,三区空调调节嘛,每个角落都能享受适温的待遇,不会像某些廉价品牌那样,前冷后热。
它还搭载了高快NOA导航辅助系统,自动变道、避障,简直像车里面有人在操控。这是科技?不,是有经验的老司机给配备的感觉。像我朋友说,这个东西,有时候比我自己开还稳。这系统真的牛,不过别想它能像人一样应对所有突发状况,也有点飞跃式的猜测——这东西还在不断升级,未来能不能完全自主,我心里还打个问号。
动力方面,搭载的是第五代EA888 ECO引擎,最大功率157kW,扭矩340N·m,动力够用,城市里超车一点都不虚。换成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快,感觉丝滑得像用润滑油打底一样。油耗方面,百公里7.57升油,在同价位七座旗舰里,还算不错。粗心算了下,一箱油跑不了850公里,居家出门,能少加点油,心里挺安稳。
讲到空间,车长超过5.1米,轴距更是到了2980mm,乘坐体验真不错。家里两个娃,中间的两个座位刚好,后备箱还能放个折叠床,真想象不到,好像变多功能房一样。这种车,除了家用,也适合长途自驾。你觉得?这尺寸是不是刚刚好?
作为智能家庭车,它的智能座舱一升级就让我眼前一亮。支持百度文心一言、DeepSeek,理解能力提升不是一点点。以前还得摁车机或用遥控,现在一句话就能搞定空调、导航、播放音乐——像个会说话的助手。我曾试过,打开空调,系统立马回应,然后我又尝试导航去商场,秒答。确实省心多了。
不过呀,有个细节我得提一句。你们知道,智能互联还不完美。有时懂得还不够快,比如我开车时试着用手机设置远程控车,竟然反应慢半拍。搞得我一气之下,把手机扔在副驾驶那算了。
说回来,价格方面,途昂Pro起价才25.99万元,算是心头好了。再送终身质保和最高1.5万元以旧换新补贴。这个性价比,能让不少家庭买得放心,也愿意砸个重大投资。毕竟,一台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代表了生活品质。你会不会觉得,它像是一份安心的保障?
我在想,燃油车平价持续走低,未来还会不会出现以硬核取胜的新车型?市场总得血拼,谁都不想被拆桩。最令人好奇的,是在智能化不断升级的燃油车还能坚持多久?这个问题,我还在思考。
看得出,行业变化真快。新能源拼科技创新,燃油靠硬核实力。你说,这中间谁能笑到最后?
(这段先按下不表)
现在在家也挺舒服的。穿着居家裤子,短袖汗衫外加一件家居服,懒得出门。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新车的变化,还真是闷声发大财的节奏?仔细想想,这个行业早已不是点到为止的游戏了,每一步都要踩在血和泪上。从研发、供应,到渠道、用户逻辑,都藏着故事。
是不是得承认,新能源的未来还挺迷幻,但多了一份变革的刺激感。燃油车呢?在变革浪潮中,还能坚持多久?我真没凭空猜测,但总觉得,硬仗还没打完。
你说呢?未来的车市场,到底还会有什么惊喜?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