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被笑“铁疙瘩”,如今全球车企抢着用,中国磷酸铁锂逆袭成霸主

十年前,谁能想到那被嘲笑的“磷酸铁锂”会火成这样。那时候行业里叫它“铁疙瘩”,续航短、体积占地方、能量密度被人嫌弃,基本被看作要被淘汰的那种。

可是转眼十年,它反而成了全世界车厂抢着买的东西。特斯拉、宝马、丰田这些大牌都上了中国的电池。

十年前被笑“铁疙瘩”,如今全球车企抢着用,中国磷酸铁锂逆袭成霸主-有驾

我知道你会问,怎么可能?我也觉得惊讶,但事实就是这样。

2019年,比亚迪出了个叫刀片电池的东西。别看名字普通,设计上把电芯那套东西简化了,不走以前那一套模组流程,长长的电芯直接排进电池包,空间利用率蹭蹭往上走,整车续航能突破600公里还有余

而且成本也低了,按当时说法,同级别车型能省个5到12万。听着都觉得匪夷所思。

十年前被笑“铁疙瘩”,如今全球车企抢着用,中国磷酸铁锂逆袭成霸主-有驾

刀片电池还有个硬核测试,针刺不着火不爆炸。那一刻,很多人对磷酸铁锂的印象开始改观。宁德时代也不闲着,弄了CTP方案,还有那什么麒麟电池,都是在把这种电池做得更划算、更好用。

好吧,技术上翻身是一回事,价格和供应链更关键。2022到2024年那段时间,锂电原材料价格波动巨惨烈。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每吨52.5万直接跌到不到10万,跌幅差不多八成多。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也从16.4万降到4.2万。价格一跌,很多小厂撑不住走人,剩下的大厂反而能靠规模把成本压得更低。

还有个事儿,磷酸铁锂的核心专利到2022年到期了,别人可以不用付专利费就用这套技术。中国这边早就把从矿到材料到电芯再到整车的链子铺好了,别的国家要跟上,至少得花十年那种差距。

十年前被笑“铁疙瘩”,如今全球车企抢着用,中国磷酸铁锂逆袭成霸主-有驾

到2021年,磷酸铁锂的出货量第一次超过了三元材料。再到2023年,它在市场上的份额居然到了70%—你读没读错,是七成。听起来像科幻,但就发生了。

不仅是车用,储能也被它搞翻了。传统大水电那套动辄要几年才能建好,成本高得离谱。现在把电池放个集装箱,马上能用,灵活得很。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20%,达到了90GWh。这个数字说明什么呢?说明全球能源存储在悄悄变形。

那边的老牌车厂也没法只靠自家产电池了。特斯拉上海厂的电池还能跑到柏林去用,宝马奔驰在欧洲做电动车,也得从中国供应链上拿货。美国就算加关税到120%也没完全改变局面。现实就是现实,供应链和成本不是嘴上说说的事。

十年前被笑“铁疙瘩”,如今全球车企抢着用,中国磷酸铁锂逆袭成霸主-有驾

而且中国企业没打算只靠这一项成功躺赢。他们在多条技术线上撒网:LMFP、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都在试验和量产路径上。LMFP是在磷酸铁锂里加点锰,能量密度更好一点,同时保持那份安全和低成本。固态电池的技术验证目标是2025年,想在2027年干点小规模量产的事儿。钠离子电池更便宜,资源也多,先拿来做储能市场。

细想一下,这不是单纯一种电池牛了,而是整套产业链、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把局面翻了。供应链整合、产能放大、工艺优化,都是长期累下来的优势。你会发现,全球新能源市场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电池了。

这个变化既有技术突破,也有商业和产业的胜利。磷酸铁锂从被笑成“落后”到成了战略资源,用了大概十年,速度也够惊人的。

十年前被笑“铁疙瘩”,如今全球车企抢着用,中国磷酸铁锂逆袭成霸主-有驾

谁知道未来十年会怎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在押注更多新技术会不会把这局面再改写一次。你觉得呢,是不是越看越像一场没完没了的比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