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

过去几年,俄罗斯的汽车市场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这里是西方车企的地盘,德国的大众、法国的雷诺、日本的日产,几乎每家大厂都在俄罗斯设有工厂,生意红火。

但从2022年开始,地缘冲突让西方国家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制裁,车企们不是主动撤退,就是被迫清空资产,工厂、经销网络、甚至多年积累的市场全部拱手让人。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那些原本数十亿欧元的工厂,最后甚至以象征性的价格转手,比如马自达只用1欧元就把资产甩了出去,雷诺、日产也都损失惨重。

俄罗斯这个欧洲第二大汽车市场,短时间内就成了“无人区”。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谁在这样的动荡中抓住了机会?还是中国车企。许多国内品牌不仅顺利接管了西方留下的工厂,还把本土化生产做得风风火火。

俄罗斯政府一看,直接拉着中国企业合作,让那些停摆的工厂重新开张。哈弗算是行动最快的,在莫斯科附近的图拉早早自建工厂,产能一路提升到十万辆,明年还计划翻倍。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吉利、长安等老牌企业也没落下,多款车型在销量榜上名列前茅。

数据很实在——中国品牌在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9%一路跃升到2024年的近六成,2025年上半年还稳定在55%以上。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销量榜前五里中国车企占了四席,十大畅销品牌里有七个来自中国。俄罗斯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基本就是在中国品牌和本地Lada之间做选择。

但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中国车企在俄罗斯风头正劲,俄罗斯政府却开始“收紧口袋”,2025年起陆续提高进口关税、加码回收费,大力扶持本土汽车产业。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政策一变,中国车企的销量也受到了直接影响。2025年前十个月,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整体下滑了22%,连带着新车总销量也跟着跌。

奇瑞首当其冲,宣布将逐步缩减在俄业务,到2027年彻底撤出,打算转向中亚市场,规避政策和制裁的风险。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要知道,奇瑞在俄罗斯有三百多家经销商、近七百个展厅,2024年俄罗斯市场还占集团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2025年头八个月销量就跌了22%,只卖了八万辆,政策收紧的影响可见一斑。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回头看,西方车企在俄罗斯的撤退其实是一场地缘政治和商业选择共同作用下的“断腕”。仓促撤离导致他们不仅损失了几百亿的资产,更失去了一个数百万销量的大市场。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现在俄罗斯对西方品牌的态度早已变了,想再回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中国车企趁势崛起,依靠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白,也建立起了本地化的服务网络。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买车的首选已经彻底变了。

更深层来看,这场市场大洗牌,其实也是全球供应链重组的缩影。现在逆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缘冲突对商业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那些过分依赖某一市场、供应链高度集中的企业,风险远比以前要高。中国车企的成功,一方面是产业链完整、生产灵活,另一方面也是应对变局的能力强。

这些优势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都能快速适应变化,不只是俄罗斯,连东南亚、中东等地也在不断扩展。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车企的进入一度解决了市场缺车的问题,也拉动了税收和就业,还带动本土汽车产业升级。但保护主义和市场开放之间的拉锯战不会那么快结束。

俄罗斯希望扶持本地品牌,却又离不开中国车企带来的技术和产品。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未来中国品牌能否继续保持优势,还要看双方政策如何调整,也要看企业自身有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还在变化。中国品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俄罗斯市场的剧变只是一个缩影。谁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抓住机遇、避开风险,谁就能成为下一个赢家。

替中国做了嫁衣,还帮中国把洞房给热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输麻了-有驾

这场在俄罗斯上演的汽车市场更替,不仅让人重新认识中国汽车的实力,也提醒所有跨国企业:风向变了的时候,谁能踩准节奏,谁就能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