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级从45万跌到33万,4S店销售说了几句掏心窝的话,买之前最好看看
上周末陪朋友去看车,销售小哥递完名片,压低声音说:“现车多得仓库都塞不下了,你们真是赶上好时候。”朋友当时眼睛就亮了——这可是平时要等两个月的E级啊。我俩对视一眼,都明白这降价背后可能没那么简单。回来路上他问我:“这车到底能不能入?”我点了根烟,琢磨半天才开口。
其实我自己就开E级,从老款换到新款也有小半年了。最初吸引我的,倒不是那张脸有多帅,主要是坐进去那感觉——三块屏幕拼在一起,滑起来跟玩iPad似的,终于不用忍受以前那套卡顿系统了。老婆第一次坐副驾,捣鼓了十分钟那块娱乐屏,回头跟我说:“这车可以考虑。”女人认可这点,有时候比什么参数都管用。
底盘这东西,开过才知道差别在哪儿。新款过减速带,车身就晃那么一下,屁股还没感觉到,就过去了。我一哥们开凯美瑞,坐我车里说:“这就是十几万跟三十多万的区别。”其实也没那么玄乎,就是减震能提前看路,知道前面有坑,先做好准备,而不是硬生生地杵过去。
说到后排,我得多聊两句。腿部空间比普通版多一截,座椅还能往后躺,夏天那个扶手箱能当冰箱,放两瓶水刚刚好。有次接个客户,他坐后面摆弄了半天,下车时说了句:“还是老牌子懂事。”这种细节,可能就是传统豪华跟新势力的区别——不张扬,但该有的都有。
动力这块,我得实话实说。E300L那台2.0T发动机,258马力放现在算不上猛,但也不至于肉。起步那会儿电机会帮把手,等涡轮起来了,推背感还是有的。只不过你要跟那些新能源比零百加速,那就是自讨没趣了。这车的脾气,适合穿着衬衫去谈生意,不适合穿球鞋去劈弯。
降价这事儿,表面上看是好事,但我觉得值得多想想。从四十五万掉到三十三万,降幅有点猛了。现车又这么充足,说明要么销量爆了,要么就是之前压货太多。我个人倾向于后者——毕竟这两年新能源车抢走不少客户,传统豪车日子确实不如以前好过。
还有个细节得注意,入门版E260L虽然便宜,但配置被砍了不少。副驾屏幕没了,座椅记忆也省了,这些东西用起来才知道少了多难受。我建议如果预算够,直接上E300L时尚型,多花几万块,体验差好几个档次。将来要卖二手,配置高的车也好出手些。
养车成本这块,得有心理准备。我这车第一次保养花了四千多,朋友听了直咂舌。后来车尾蹭了点漆,去4S店问,单面喷漆两千八,我当时就懵了。零整比六百多,意思就是拆了卖零件够买好几台新车。跟电车比,这钱花得确实肉疼,但换个角度想,燃油车不用操心续航,加油站到处都是,这份便利性可能就值这个价。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六万多买奔驰E”的消息,我专门找人打听了下。那种车要么是抵押车,要么是债权转让,根本过不了户。签的协议看着正规,其实没啥法律效力,说不定哪天原车主通过GPS把车开走,你报警都没用。正经渠道的E级,再怎么降价也得三十万出头,太便宜的必然有猫腻。
我那朋友最后没买E级,转头去试了某国产新能源。回来跟我说,功能多、加速猛、还省钱,就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能理解他的纠结——三叉星的标志代表的东西,不是堆配置就能替代的。但市场就是这样,选择多了,传统豪车那套打法也得变。
车机系统这代确实进步明显,导航反应快,语音识别也准。老婆用微信车载版发语音,准确率挺高,粤语都能听懂。灯光那套也挺花哨,晚上开门地上会投光毯,有点仪式感。这些东西可能不实用,但坐车的人会记住,这或许就是豪华车的意义。
开了半年下来,我对这车的评价算是比较中肯的。它不是完美的车,动力算不上强,养护费用也不低,但综合素质确实在线。空间、舒适性、品牌这些东西,还是能打动一部分人。只不过现在选择太多了,传统豪车的优势没以前那么明显。
最后说回那个问题:这车值不值得买?得看你自己怎么想。如果在意品牌,降价后确实是机会;要是追求科技感,新势力可能更合适。我能给的建议就是多试驾,别光听销售忽悠,也别被降价冲昏头。买车容易养车难,选个适合自己的,比什么都重要。
那天送朋友回家,他突然问我:“你觉得五年后还会有人买燃油车吗?”我想了想说:“可能会越来越少,但肯定还有。”就像有人喜欢机械表,明知道石英表更准,但还是愿意为那份情怀买单。车这东西,从来不只是代步工具那么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