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车子出了点小事,这算是我自认比较新鲜的体验吧。第一次遇到车险理赔,心里其实挺紧张的。你知道吗?其实我一直觉得,咱们国家的保险流程有点复杂,有时候就像喝浓汤——入口很香,可一旦喝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需要一点点磨合才能惯。
话说回来,今早那场意外还是挺折腾的。一开始也是个无心插柳的事。公主赖床,闹钟响了,但她还赖着不起来。7点出门,结果快7点半才开始搞,楼下的阳光恰好暖洋洋的。要不是我把车停在楼后,她可能早就忘了拿厚衣服——这个冬天很冷的,听说最低会到零下几度,提醒都白搭。
你会不会觉得,我的耐心越来越薄?我跟她说:快点,别磨蹭,别忘了带衣服。她还挺天真:爸,反正也不冷嘛。我心里想着,永远都不怕冷的小公主,真是我心头的宝。
然后,事情就发生了。公交岭附近停车场,车刚停稳,我还琢磨着怎么拆掉安全带,准备赶紧走。谁知道,就在我正准备关门的瞬间,一个老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看手机,不留神就碰到了宝马的侧面。车身还挺新,咣啷一下,后保险杠倒是没事,可那侧面确实被刮了。
我心里一紧,马上把车停好,心想:算了,先留个小纸条吧。就写了个电话号码,留在车旁。其实当时那气氛挺尴尬的——人都没有,只有我一个人站着。可我想,毕竟是个小擦碰,就算不赔偿,也不能不负责。
晚上那电话来了。那边的男士挺生气,他说:你这宝马新车啊,受不了。我也是心虚,连声赔不是:对不起,真的不是故意的。你看看修车多少钱,我都可以自己赔。他说:晚上得去4S店,我得让他们看。突然他又说:算了,还是报保险吧。我心里一沉——这可是第一次车险理赔。心里想着:啊,好紧张。
我也不傻。也知道得先弄清楚流程。于是我拨了95518,转人工。还记得那电话那头的姐很耐心,但我就跟个笨蛋一样,问:车架号在哪儿啊?她有点不耐烦:在仪表盘上、引擎盖下,自己找找。我翻了半天,最后找到车架号,心里暗暗庆幸:还算有点常识。
然后,是个大难题——理赔。手头上那份笔记,写着面漆大概2500,让我觉得哇,这价格居然这么高。我刚才翻了下钱包,感觉还真不算少。
理赔流程还挺折腾的。驾驶证找不到了,电子驾驶证还得申请,等了两个小时,心想:真希望这事赶快完。理赔员说:大面积划痕,最低也得2500。心里默念:这个价真是高得离谱。不管是大一点小一点,反正都修一遍,差不多得这个价。
说到这,我还在琢磨:做个面漆,要不要自己买点东西回家研究?我琢磨着,百公里油耗也得一本账——大概国六排放,百公里成本在6块钱左右。其实估算一下,这次给保险公司赔的钱,大概也就在几千块吧。
其实我对比了一下市面上同价位的车,比如一些卡宴、昂科威,实用性区别不大,但你品味到细节。比如这个宝马的车身线条,细腻得不行,碰擦以后,修补起来就更麻烦。而我觉得,家里那辆车,开了差不多五年,保值率大概在60%左右。要是发生大事,看看修理费用再做决定。
(这段先按下不表)对了,你说,为什么家里那个小孩这么不守时?我倒觉得,可能是爸妈的给她自由,带点宽容策略没用好。很多事,自己都觉得不重要,才会迟到。你有没有想过?家长一味宠大,孩子可能觉得:反正没人严格管。这样一来,守时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别跑远了。责任心得培养。这事让我明白一件事:守时其实也反映一个人能不能自律。像我这种,平时规矩还算不错,可遇到点小事,还是会乱套。家庭教育影响挺大——小时候若太宽松,长大了就不太会管时间。
而且呀,今天的事还让我觉得一件事:其实生活中,很多意外都源自惯。惯了迟到,惯了不细心。那天早上,我本来早早准备好的,结果因为她迟到,导致整个行程都乱了。你说,这样的小事,会不会也影响到更大层面?他人对你的评价。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那次我们一家出去爬山的照片。真难得,团队合作还不错。可事实是,平日里的点滴细节更重要。用我之前一个朋友的话说:生活就是一个个细节堆积起来的。细节经常被忽略,结果就出幺蛾子。
你觉得,平常自己留意东西的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我一直觉得,惯其实要靠刻意练——比如说每次出门都要检查一遍,微不足道的小动作。今天的事情,反倒让我更相信细节决定成败。
这次小插曲,我倒是有点感触。一个碰擦,一个理赔,虽然算不上多大事,但让我想到了家庭、惯、责任这些抽象的词。毕竟,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不守时,或者不够细心。
对了,你觉得,下一次如果是你遇到,反应又会不会不一样?还是说,咱们都一样?这问题其实挺折磨人的——毕竟,每次出事,都是在反思自己。
这件事还没有完全结束。我还得去修车,等待报价,还得陪媳妇跟公主斗智斗勇。不知道你咋想的,是不是所有错误都应该由自己承担?我有时候觉得,责任感多大,心里就会多踏实一点。
碰到点意外,也算是生活的一部分吧。是不是每次都在提醒自己——守时,细心,责任——都可以成为惯,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早晚都得坚持。
问一句: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生活,有时候就得这样,磕磕碰碰,磨磨叽叽。反正我觉得,平凡的日子里,细节才是最真切的东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