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比亚迪的路子,抄完还敢跳脸骂_网友_真把师父当冤种了

标题:自从这个月比亚迪官宣

可能王传福自己都没想到,七月份那个344,296台的销量数据一出来,整个汽车圈的空气都变味儿了。这数字,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巨石,炸起的水花不只是羡慕,还有点……酸。紧接着,一家最近交付量刚突破23万台的友商,就跟上了发条似的,开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碰瓷”表演。那架势,仿佛比亚迪的每一台车,都是从他家门口开走的。一时间,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比亚迪风光不再”“市场被蚕食”的论调,配上各种真假难辨的数据图,搞得好像比亚迪下一秒就要关门大吉似的。

学比亚迪的路子,抄完还敢跳脸骂_网友_真把师父当冤种了-有驾

你说这事儿奇不奇怪?一个靠着模仿比亚迪技术路线、甚至连车型设计都带着浓厚“致敬”意味的品牌,怎么就突然有了底气,敢对着原创的“老师傅”指指点点了?这操作,用饭圈的话说,叫“提纯粉丝”;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这不就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吗?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论调还真就吸引了一波流量,一堆人跟着起哄,仿佛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知乎上有个匿名回答说得特别到位:“这就好比一个学徒,刚学会了师傅的几招花架子,就跑到大街上嚷嚷,说师傅的功夫全是假的,真正厉害的还得看我。”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

这场舆论战的核心,其实就两个字:焦虑。谁的焦虑?当然不是比亚迪的。你看看马路上跑的就知道了。从北京国贸的早高峰,到咱们老家县城里晚上出来遛弯的广场,比亚迪的车那叫一个随处可见。海鸥、海豚这种小精灵,在拥堵的城市里穿梭自如,接孩子买菜简直是神器;秦PLUS、宋PLUS,更是成了网约车和家庭用车的首选,性价比直接拉满。想玩点高端的?仰望U8那气场,停在路边跟个移动堡垒似的,腾势D9、N9更是直接把“豪华”两个字写在了脸上。连最硬核的越野圈,都有方程豹豹5、豹8去分一杯羹,那底盘功夫,稳得就像在山路上生了根。如此全面的产品线布局,从几万到上百万,从轿车到SUV再到MPV,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的用车需求。这种市场渗透力,是靠几篇通稿、几个短视频就能轻易撼动的吗?

真正焦虑的,是那些曾经躺着赚钱的合资品牌,以及某些想走捷捷径的国产品牌。想想几年前,大众、丰田、本田是什么地位?车标一亮出来,那就是身份和品质的象征。什么帕萨特、迈腾、凯美瑞,哪个不是得加价排队才能提车?现在呢?“高速三大妈”的称号叫得响亮,终端优惠动辄六七万,价格都快跟白菜一个水平线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比亚迪这条“鲶鱼”把水搅浑了。当人家埋头苦干十几年,拿出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这些硬核技术,用“油电同价”把合资车的最后一点傲气打得粉碎时,消费者自然会用钱包投票。市场是最诚实的,谁在用心做产品,谁在割韭菜,老百姓心里门儿清。

学比亚迪的路子,抄完还敢跳脸骂_网友_真把师父当冤种了-有驾

可气就气在这儿。比亚迪好不容易带着国产车杀出一条血路,把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拉下神坛,本应该是所有国产品牌团结一致,共同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时机。结果呢?总有那么些品牌,自己没本事在技术上搞突破,创新上没想法,就眼红别人的成绩。今天说你销量是压库,明天说你技术过时,后天再造个谣说你自燃。这种操作,无非就是想通过贬低头部玩家,来给自己创造一点虚假的生存空间。国家给了这么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给了这么大的发展机遇,自己不争气,反而把精力都用在了攻击同胞兄弟上,这不就是典型的“武大郎开店——不容高人”吗?自己趴在泥潭里起不来,还见不得别人把墙砌得又高又结实。

说到底,汽车这个行业,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消费者或许会被一时的营销噱头所迷惑,但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那些只会抄作业、耍嘴皮子的品牌,或许能蹭到一时的热度,但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比亚迪能有今天的成就,是王传福带着几十万员工,实打实地用真金白银和无数个日夜的研发拼出来的。这种厚积薄发的力量,又岂是几句流言蜚语能够击垮的?

所以啊,对于这场闹剧,咱们普通消费者就当个乐子看吧。那么,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呢?这场国产车之间的“内卷”,最终会把市场引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里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