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

电车虽然比油车重不少,踩在路面上的重量也是更沉一些,可偏偏就不用交养路费,这是为啥呀?

现如今,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 3600 万辆,路上跑的电车也越来越多,收费上的不同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油车的车主觉得不太合理,电车的车主也不甘示弱,各有自己的理由,整个汽车圈为这事儿吵得沸沸扬扬。

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难道就真是政策还没赶上节奏吗?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从固定收费到燃油税的转变

要搞明白今天的争议,得追溯一下养路费的过去和现在。要知道,在2009年之前,车主们都得每个月固定交养路费。那会儿秉持着“以路养路、专款专用”的原则,国家会向车辆的拥有者收取专门用来维护公路的钱。

比如2005年的上海,养路费的收取标准是每月每吨190元。一辆总质量为2.14吨的小车,一个月得交406元。一年下来也差不多得花掉五千块钱,不管你开了多少公里,这笔费用始终得缴。

这种一刀切的收费办法很快就露出了弊端。一位一年只开3000公里的车主和一位跑5万公里的出租车司机,交的养路费居然一样多,这明显不合情理。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2009年,国家推动了“燃油税改革”,把原来那种固定的养路费给砍掉了,改成在汽油价格里收燃油税。这样一来,跑得多的车主自然得多掏油钱,交的养路费也就随之增加,感觉更合理一些了。

没想到吧,十几年过去,随着新能源车的崛起,原本看似完善的这个制度又一次遇到了公平性的问题。到2025年6月底,全国已拥有4.6亿辆机动车,其中汽车数量是3.59亿,新能源车的保有量达到了3689万辆,纯电动汽车单是就有2553.9万辆。

就是说呀,有超过2500万电动车主,根本不用交那点养路费,而超过3亿的燃油车车主, 每次加油都在为道路维护出一份力。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谁在为道路买单?

拿目前92号汽油8元一升来算吧,每升里头的税费就高达3.2元,占整升的40%,这些税费里有汽油消费税1.52元、增值税1.04元、城建税0.14元、教育费附加0.05元,还有企业所得税0.3元。虽然不是所有税都用在道路养护上,但其中确实有不少部分是用在养路费这块的。

说到车重的问题,电动汽车因为有大块电池,普遍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重多出20%到30%左右。一辆中型电动SUV的重量一般都在2.5吨以上,而同档次的燃油车可能大概就2吨左右。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照理说,这么重的车对路面的压力和磨损确实要更大一些,应该多出一些道路养护的花销才对吧。但是实际情况倒是不是这么个事儿,重量更重的电动车居然不用交养路费,而那些相对轻点的燃油车反倒得全额担负养路的开销。

这种反差在运营车辆里尤其明显,燃油车司机每个月油钱再加上税费啥的,一般都得上千块,而电动车司机除了电费之外,几乎不用担什么其他的道路使用成本。时间一长,这个成本上的差距慢慢对整个行业的车辆偏好开始产生影响了。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政策考量与现实困境

电车免征养路费这事儿其实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主要出于环保和推动产业升级的考虑。国家为了推广新能源车,不光是在养路费上免了,还提供购置税减免、不限行、停车优惠之类的一大堆利好政策。这些措施确实帮燃料车行业带来了推动力,也让中国在全球新能源车的角逐中稳占领先位置。

从推广刚开始的阶段来看,这样的政策设计还是挺合理的。那时候,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没多少,养路费一收也不多,整体道路维护的资金影响也不大。不过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3600多万辆新能源车的总数已经不容小觑,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飞快上涨。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更关键的是,随着新能源车技术日趋成熟、成本逐步下降,继续实行全面免征的必要性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如今的电动汽车在续航能力、充电便利等方面基本上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不再需要那些额外的政策支持来促进购买。

征收难题与技术挑战

不过,随着电动车数量飞速增加,怎么公平地收养路费就变成了一道难题。这方面最直观的办法是从电费里头扣,但这也遇到不少技术上的难题。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家用充电这事儿就得说说,很多车主都是用家里的充电桩,电费跟日常用电一起算,没有专门的电表来区分。不能因为给车充电,就把全家的用电都要额外收路费,这样一来,做饭、开空调的电费也得算进去,明显不太合理。

再说说公共充电桩的标准问题,虽然有些地方会在收费里加上养路费,但怎样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还得好好算算。充电桩的功率大小、充电的效率,车型不同电池容量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能左右最终的收费是不是公平合理。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另外一种可以考虑的办法就是按照行驶里程来收费,这得依靠北斗定位系统来算每辆车实际走了多少公里。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讲,最公平不过,但要实施起来技术难度挺大,数据量也很庞杂,还容易引起隐私保护方面的担忧。要保证定位数据的准确性,怎么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以及如何应对信号盲区导致的里程误差,这些都得下工夫解决的技术难题。

还有一种想法是恢复按固定金额收费,不过这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每年跑5000公里的车主和跑50000公里的车主支付同样的钱,这其实解决了一个难题,但同时又引出一个更大的难题。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未来走向与平衡之道

从长远角度看,收养路费给电动车几乎成了大势所趋。随着燃油车的数量逐步减少,光靠燃油税来支撑庞大的公路体系,显然行不通。核心不是问要不要征,而是啥时候开始征、怎么征、征多少才合适。

目前来看,比较靠谱的过渡办法是“渐进推进、逐步覆盖”。第一阶段可以从公共充电桩开始,在充电费里额外加收点道路使用费,这个操作技术上比较容易,也不会引起太多争议。接下来第二步再通过一些技术措施,逐步涉及到家庭充电用户,像是通过年检时按行驶里程补缴费用,逐步实现覆盖。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重点在于,这个调整的过程得照顾到各种人群的承受能力。像那些已经买了电动汽车的车主,突然加个养路费,可能会让他们觉得用车成本变高,有点难接受。所以,政策变动得留出合理的过渡时间和一些缓冲措施,让大家有个适应期。

同时,在收取电动汽车养路费的同时,也可以适当降低燃油税里的交通维护部分,这样一来,整体的负担就会变得更公平一些。这么一来,不但能解决公平性的问题,还不会让任何一方的负担变得太重。

三亿燃油车车主不满:电动车虽更重却免缴养路费,公平吗?-有驾

近年来,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逐渐减少,购置税减免也越来越紧,这其实显示出政策支持已经开始向市场化迈进。养路费的征收政策调整,可能就是这个转变过程中的又一个关键点。

关于养路费的争议,其实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期间那些隐藏已久的矛盾。车主们若能明白这些政策调整的必然性,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开销计划,也许是目前最靠谱的办法。

发布高质量内容,获取分成奖励,轻轻松松赚收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