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第一天,高速上车多得跟停车场似的。张先生坐在车里,空调都不敢开,生怕耗电快。李女士则说,下次出去一定还得开油车。河北某服务区,充电桩排到凌晨,还有人排不上,朋友圈里有人发图,说高速上根本见不着电车,不是技术不过关,是根扛不住。
节假日一到,充电站就挤得水泄不通。像五一、国庆都差不多,十二点半就开始排队打六个桩。问题不在于桩少,而是在服务区出入口堆满了,这中间的路段连个充电桩都没有。增程式车主被催着让位,纯电车主也觉得委屈,大家互相吵了起来。其实,谁用哪个充电桩,根本没人搞得清楚。
厂家声称续航能达到六百到八百公里,可上高速的时候,电还是掉得特别快。遇到堵车,开空调或者暖气,电耗更是明显增加,没多久就不行了。加油的话,三分钟就搞定了,可充电就得等至少半个小时。城里开电车确实挺省油又安静,但一到高速,特别是堵车状况下,电车就显得挺不方便。其实,也不是车的问题,主要是这个场景本身就不太适合。
欧洲人好像不太担心这个事儿,长途开车的人也没多少,一次基本不超过八十公里,假期也不都集中在一起;家里有充电桩,想充啥的就充。中国人情况就不一样了,春节、国庆得跨省回家,很多人住老旧小区或者租房子,根本装不了充电桩。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倒是不少,充电桩却很少,偶尔看见有人占着桩不充电,机器坏了也没人修,堵得更严重,真挺烦的。
政府提出要架设一千万个充电桩,到2026年确保高速服务区都装上,听起来挺不错的,但现在这事还等不了。车企也在推1000V的快充、换电站,还有应急充电的车,但这东西价格不便宜,续航能力也有限制,普通车主只能自己琢磨着避着高峰期,比如10月2号到4号这几天车最堵,出发前留点电,不要全充满,也别快耗光电量,导航提前挑好三个备用充电站,别迷信超快充,得认准120kW以上的充电桩,小功率的就别碰了。
有人说电动车不行,问题不在车,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加油站遍布各地,几分钟就能把油箱打满,可充电桩嘛,布局乱七八糟,充电速度又慢,管理也不严,用户只能靠自己摸索经验。买油车不算倒退,这纯属没得办法。现在哪比的,不是电池多厉害,而是看充电怎么安排,能不能提前算好人流量,让整个系统运转起来。
高速上堵成一团,责任可不只是某个人,是整个出行体系没跟上。电动车没毛病,智能、静音、省钱,可一到假期,一堵车,充电桩又少,大家就苦恼了。其实烦的不是车子,而是等待的时间,担心电量够不够,用坏了没人修。有啥办法解决,不光在实验室里琢磨得好,得靠调度,靠预约,靠提前安排流量,有这些措施,电车才真能跑得顺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