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

从宠儿到遇冷,保时捷中国市场“失宠”之谜

在豪华汽车的璀璨星空中,保时捷曾长久闪耀于中国市场的苍穹之上。自2015年至2022年,长达八年的时光里,中国始终稳坐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宝座 。这一现象背后,是耐人寻味的消费图景:网络世界中,保时捷高昂的售价常成为众人热议、感慨难以企及的话题;然而现实消费领域,众多高净值人士却毫不迟疑地挥动财富权杖,将一辆辆Macan、卡宴、Panamera收入囊中。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一骑绝尘,突破9.3万辆大关,为全球销量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营收更是飙升至90.1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740亿元,堪称保时捷全球版图中熠熠生辉的“超级印钞机” 。

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有驾

然而,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往往在转瞬之间。谁都未曾预料,踏入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辉煌如绚烂烟花般迅速消逝,迎来了断崖式的销量下滑。据当年数据所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56887辆,与往昔相比,同比下滑幅度高达28%,令人咋舌。这一数字不仅让中国市场沦为保时捷全球范围内唯一负增长的区域,更使得北美市场与欧洲市场(德国除外)后来居上,分别以86541台和75899台的销量超越中国。在这一市场格局重塑的过程中,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已然与新兴市场并无二致,保时捷曾经的辉煌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忆 。

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有驾

面对这一严峻的市场挑战,保时捷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持续严峻的经济形势”。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这一说法确实有其立足之处。自2022年起,中国市场整体进入了一种谨慎消费的氛围之中。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曾经消费观念较为激进的高收入群体,都在消费决策上变得更加务实、理性。过去那种“工资未涨,先换豪车”的豪爽消费场景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理性攒钱,克制冲动”的消费新主张。尤其是经历过特殊时期的年轻一代,在换车、大额消费等行为上,将“二手保值率”“转手亏损幅度”等因素纳入重点考量范围,即便经济实力允许,也不会轻易做出购买决策。这一系列消费观念的转变,无疑是经济形势变化在消费行为上的直观映射,也使得豪车市场整体呈现出降温的趋势 。

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有驾

然而,如果将保时捷销量下滑的原因单纯归咎于经济因素,显然难以解释市场中另一番截然相反的景象:理想、问界等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其车型均价普遍在四五十万左右,却在同一时期呈现出销量增长、市场火爆的态势。难道这些品牌的消费者就不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深层次原因,导致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失宠,以及国产新能源豪车的崛起呢?

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有驾

事实上,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根源在于其长期赖以生存的高端市场堡垒,正遭受新能源汽车的猛烈冲击。保时捷品牌的高溢价,并非仅仅源于车辆本身的生产成本,而是构建于一套精妙且深入人心的品牌逻辑之上:作为超跑品牌,保时捷凭借卓越的性能表现、深厚的赛道基因、先进的技术实力以及辉煌的品牌历史,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品牌格调与强大的品牌信仰,从而赋予产品高昂的价格标签。在燃油车时代,这一逻辑无懈可击。彼时,高性能汽车的打造需要投入巨额成本,从动力系统研发、高性能零部件制造,到燃油效率提升与复杂技术的堆砌,无一不需要大量资源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生产出兼具速度与稳定性的汽车品牌,自然成为高端、昂贵的代名词 。

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有驾

然而,当新能源汽车时代呼啸而至,保时捷曾经引以为傲的品牌逻辑开始出现松动。在性能维度,新能源汽车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以小米Su7 Ultra为例,其零百加速仅需2.1秒,售价为52.99万;仰望U9同样表现卓越,零百加速2.36秒,极速可达391km/h,售价168万。更值得关注的是,众多价格在20多万的新能源车型,也能轻松实现零百加速4秒左右的成绩,并且在功能配置方面更为丰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保时捷在性能方面的优势已不再显著,曾经的性能溢价空间被极大压缩 。

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有驾

再看品牌价值与身份象征层面,保时捷一直强调的品牌价值、手工工艺、时尚设计等元素,固然是其品牌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并非支撑豪华品牌的核心基石。真正奠定豪华品牌地位的,是那些难以复制、代表行业顶尖水平的技术与产品特质,如V8、V10、V12等高阶发动机技术,极致的底盘调校工艺,以及在纽北赛道等顶级赛事中创造的优异圈速成绩所积累的品牌信仰。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些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正逐渐被削弱。电机驱动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汽车的动力输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电机响应的毫秒级优势,让车辆在动力传输上更加直接、高效,甚至不再依赖传统变速箱,这为新能源汽车实现复杂智能算法与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提供了硬件基础 。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国产新能源品牌在技术创新、产品体验等方面不断突破。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在智能驾驶、智能交互、车内空间布局与舒适性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对于众多高收入消费者而言,他们拥有丰富的财富资源,在选择座驾时,更注重产品的综合体验。如今,国产新能源汽车在诸多方面展现出超越传统豪车的实力,这使得消费者在购车决策时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保时捷等传统豪华品牌 。

从风靡一时到跌落神坛: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不爱保时捷”了?-有驾

曾经有人认为,有钱人只会钟情于保时捷、宾利等传统豪华品牌,对新能源汽车不屑一顾。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有钱人的消费决策逻辑往往更加务实、多元:他们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尝试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汽车产品,在亲身体验后,选择那些真正能够提供卓越驾乘体验的车型。在这样的消费逻辑下,保时捷等传统豪车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销量下滑便成为难以避免的结果 。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与接受度的不断提升,保时捷所面临的市场挑战或将愈发严峻。曾经依靠品牌惯性所积累的市场份额,正随着产品力优势的减弱而逐渐流失。如果保时捷不能在技术创新、产品体验优化以及品牌价值重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或许将进一步下滑,曾经的辉煌或许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回忆 。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