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4年后,才知道这些保养项目就是在浪费钱,都是吃亏换的经验
大家好,我是小李。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特别接地气的话题——汽车保养。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车子开到4S店,工作人员拿着个本子绕车一圈,然后递给你一张长长的保养清单,上面写着“发动机养护”、“深度清洗”、“系统优化”等一系列听起来高大上、专业得让你怀疑人生的项目。你一看价格,心一紧:外面保养300块,4S店动不动就500起步,还美其名曰“全面呵护”。
我刚买车那会儿也是这样,完全被这些术语唬住,觉得“专业的事就得交给专业的人做”。结果呢?花了冤枉钱不说,有些项目根本没必要做,甚至做了反而可能“越修越坏”。直到我认识了一位开修理厂的朋友,聊了几次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所谓的“定期保养”,其实是“定期收割”。今天,我就以一个普通车主的身份,结合自己4年来的“踩坑”经验,和大家聊聊那些看似必要、实则纯属浪费钱的保养项目。看完你可能会惊呼:原来我这些年,是这么被“套路”的!
第一个要“点名”的,就是“清洗节气门”。
4S店的人是不是经常跟你说:“先生,您这车都2万公里了,节气门该清洗了,不然会影响动力、增加油耗。”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道理?但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城市道路这么干净,柏油马路铺得整整齐齐,连灰尘都少见,节气门能脏到哪儿去?别忘了,节气门前面还有个空气滤芯,它才是第一道防线。空气滤芯都没脏,节气门怎么可能积碳严重?
我朋友告诉我,节气门根本不需要定期清洗。真正该洗的时候,是你发现车子怠速不稳、启动困难、油耗莫名升高,这些症状都出现了,再去清洗也不迟。频繁清洗不仅浪费钱,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损伤节气门的电机或传感器。你不是在保养车,你是在给4S店送钱。
第二个“重灾区”:空调滤芯和空气滤芯。
这两个东西,4S店报价动辄上百,而你在网上搜一下,二三十块甚至十几块就能买到同款。关键是,这两个滤芯,你自己就能换! 真的,比换手机壳还简单。
先说空调滤芯,一般就在副驾驶的手套箱后面。你只要把手套箱两边的旋钮拧下来,手套箱自然下垂,里面那个扁平的盖子一打开,旧滤芯拿出来,新滤芯塞进去,搞定!全程5分钟,不需要任何工具。
再说空气滤芯,更简单。打开引擎盖,找到那个方形的黑色盒子,两边一掰卡扣就开了,旧的拿出来,新的放进去,盖上就行。我第一次自己换的时候,心里还打鼓,生怕弄坏了,结果发现:这操作难度,小学生都能学会。
你想想,4S店收你100多,其中人工费占了多少?材料成本才多少?省下的钱,够你加半箱油了。
第三个“智商税”:雨刮器更换。
下雨天发现雨刮刮不干净,很多车主第一反应是去4S店。结果人家一查,说“老化了,得换”,一副雨刮器报价100多。可你上某宝、某东看看,十几块钱的雨刮器一大把,质量其实差不了太多。
我自己算过一笔账:买一副4S店的雨刮,能买5副普通的。虽然便宜的寿命短点,但5副加起来的使用寿命,远超那一副“高端货”。这不就是典型的“花小钱办大事”吗?
而且更换雨刮器超级简单:抬起雨刮臂,找到卡扣,一按一拔,旧的下来,新的往上一套,搞定。全程3分钟,还能顺便清理一下挡风玻璃上的树胶和虫尸,一举两得。
那是不是所有4S店的保养都不能做?当然不是。
像更换机油、机滤这种核心项目,4S店的技术和原厂配件还是有保障的,特别是还在保修期内的车,建议还是回4S店做,避免日后扯皮。但其他那些“增值服务”,你真的得睁大眼睛,问问自己:这车真需要吗?我有没有感觉到问题?
我那位修车朋友说得特别实在:“车是机器,不是人,不需要‘养生’。它不会喊累,也不会说不舒服。只有它‘生病’了,你才需要‘治病’,而不是天天给它‘体检’还开一堆药。”
总结一下,我这4年“吃亏换来的经验”就是:别被4S店的专业术语吓住,学会分辨哪些是刚需,哪些是“套路”。机油、机滤该换就换;刹车油、防冻液按厂家手册来;但像清洗节气门、清洗油路、更换空调滤芯这些,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或者找靠谱的修理厂,价格能省一半不止。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的用车经历中,有没有哪次保养让你觉得“好像没必要,但还是做了”?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踩坑”故事,让我们一起避坑,做个聪明的车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