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

小编注意到,8月下旬长安的一场人事与战略调整,并不是简单的高管换位,而像一次面向“智领2030”和全球化目标的组织再造。把时间点拉出来看更清楚:7月29日长安成为新央企,7月30日集团公布“智领2030”战略——到2030年整车产销目标500万辆,新能源占比60%,海外销量占比30%;这些数字成了本轮调整的时间锚。8月29日,杨大勇履新,拿着引力和启源这两支嫡系拳头,亲自管乘用车业务,信号明显得很。

说说人和经历。杨大勇,1974年生,1997年进长安。2018年被派到新成立的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当时长安新能源并非体系里最大股东,给的启动资金是28亿元。28亿能做成车企吗?很多人嗤之以鼻,他把这笔钱一分为二:一半维持运转和夯实基础研发,另一半用来赌博式押注产品——后来出了深蓝SL03。到2020年,和宁德时代的供应链争夺成了转折点,深蓝拿到了集团的大力支持,2023年独立品牌化,到了2024年,内部又把燃油与混动整合成“引力”序列,启源定位为新能源,两者成为体系内主力。

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有驾

新岗位的重点很直接:做营销、管绩效、拉销量。产品、技术、品牌仍归长安体系,但相关人员常驻其事业部,绩效由他裁量,采购、制造、质量由独立负责人把关。可以把这看成IPD与IPMS一体化试验场,目标也很明确:集团2025年要实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100万。杨对启源和引力的短中期预期也很具体——靠A06、Q05等新品在2025年四季度冲量;到2026年,启源瞄准国内50万,引力不低于70万,国内目标合计120万,向200万总目标冲刺。

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有驾

燃油车还值不值得投?这是市面上很现实的疑问。杨的判断是:燃油车(含HEV混动)不会立刻消失,他估测市场长期平衡点大约在35%市占。关键是技术和成本:丰田的HEV路线用的是高倍率、功率型的小电池,成本高。如果能用更便宜的能量型电池,并解决高倍率循环与寿命问题,混动的成本会被大幅压缩,那麽混动仍然有造爆款的机会。换句话说,政策上实现“油电同权同责”与技术上实现电池高倍率突破,将是燃油向混动转型的双重救赎路径。

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有驾

风险和机会在哪儿?短期看是供应链与产能协同。比如要把启源A06落到长安福特的产线,产能才有可能迅速放量。中期看是产品矩阵和新品节奏,决定能不能兑现2026年每月十万级别的频次。长安现在有五大自主品牌:引力、启源、凯程、阿维塔、深蓝,中间阿维塔和深蓝保持比较独立的“散养”状态,引力和启源是嫡系在体系内发展。双轨并存既是资源多样化,也是管理协同的大考题。

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有驾

小编的看法很直接:在“智领2030”的大框架下,长安的打法是稳中求进。一方面用体系化的资源护航嫡系产品快速放量,另一边保留独立品牌去探索高端和外部融资路径。问题留给读者:当政策红利、成本下降以及技术突破——尤其是电池高倍率和HEV的低成本方案三者共振时,谁会成为下一阶段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真正“爆款制造机”?

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有驾

值得关注的线索有三点,跟着看就不容易被震荡割韭菜:新车的月度投放节奏能不能和产能匹配;电池的路线是走功率型还是能量型,成本曲线怎么走;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进展到什么程度。把这三点同时盯住,长安想在2030年冲进全球前十才更有底气。

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有驾

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在未来两到三年,是谁更有机会把“爆款”造出来?长安能不能把这套“嫡系护航 + 独立试水”的打法走通?欢迎留言讨论,大家把自己看到的风向和街坊的真实反馈丢出来,小编一起拆招。

长安能造出爆款吗?嫡系护航并试水,前景可期-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