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2024年全球卖了480万辆车,看着是涨了4.4%,可仔细一琢磨,这数字背后藏着不少难言之隐。跟2019年比少卖了30万辆,离巅峰时期更是差了150万辆。如今摩托车市场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本田稳稳坐在头把交椅上,印度厂商异军突起,中国品牌也在不断冲击,雅马哈面临着三重压力,这日子可不好过啊。
先看看区域市场,那真是冰火两重天。欧洲市场算是个亮点,东欧销量暴涨64.8%,西欧也涨了14.3%,靠的是中排量车型重新火起来了。新兴市场里,巴西涨了17%,印度地区涨了11%,靠的是提高单价拉动了营收。但主力市场就有点惨了,东南亚看似印尼涨8%、泰国涨16%、越南涨18%,可整个亚洲市场整体下滑20.4%,这局部的增长根本掩盖不了整体的颓势。中国市场虽然有10%的涨幅,但成本飙升让利润原地踏步,忙活半天没赚到啥钱。
再看业务线,问题也不少。ATV/ROV业务,需求越来越少,营销成本还越来越高,利润是哗哗往下掉。电动车业务在日本eBike卖得还不错,但欧洲e-Kit需求直接崩盘,一好一坏之下,整体利润还是下滑了。到了2025年Q1,预警来了,越南停产,巴西和印度销量双降,新兴市场突然就哑火了,这可把雅马哈急坏了。
面对这些困境,雅马哈也拿出了破局战略,2025 - 2027年准备三箭齐发。是业务重组,聚焦核心业务,把摩托车和海洋产品作为基本盘,押注机器人、智能电动车、户外车辆这三个新引擎,想着在增量市场里分一杯羹。研发上更是下了血本,2025 - 2027年研发预算增加1300亿日元,总预算突破4900亿日元,这些钱一部分用来优化燃油车平台,一部分搞智慧互联技术,打算全系标配,看来是想在技术上扳回一局。在用户争夺上,瞄准了Z世代,定下目标,到2027年高阶领域市占率从31%提升到42%,在新兴市场用155cc踏板吸引年轻群体,再延伸到高性能平台,想法是挺好,就看能不能实现了。
产品方面,20款新车组成了战术地图。燃油车这边采取防守反击策略,在东南亚战场,AEROX高阶踏板在印尼首发,这可是2025年的关键棋子;在欧洲,靠R7/R9中排量跑车延续增长势头。
智能化是雅马哈的一大野心,Y - Connect APP从155cc的NMAX下探到125cc车型,实现技术普惠,功能也进化了,从简单的停车定位、机油提醒,变成导航投屏、胎压监测,精度能到0.1Bar,而且MOTOROiD概念车的自主平衡控制技术也落地实车应用了,看来是想在智能化上大干一场。电动化方面就比较谨慎了,把日本eBike的经验复制到欧洲,应对库存调整,但可拆卸电池成本太高,一组要7800元,用户都在观望,这成了电动化路上的一道坎。
决胜的关键还在于成本管控和本土化。劳工成本和保修支出不断吞噬利润,雅马哈得优化供应链和定价策略,还要做好关税冲击预案,进行产能动态调整和库存精准管理。在本土化上,东南亚有成功也有教训,印尼通过X FORCE/Tricity车联网覆盖,提升了年轻用户的粘性,可越南停产事件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以后得建设区域备份产能才行。
短期来看,雅马哈得用155cc踏板守住东南亚市场,在中国市场靠MT - 07降价来反击。长期来说,智慧互联不是噱头,AI要重构人车关系,让摩托车从工具变成骑行伙伴。但说到底,20款新车只是弹药,成本控制和供应链韧性才是赢下这场战争的隐蔽基石。雅马哈这一路突围,有挑战也有机遇,未来到底能不能在摩托车市场重新站稳脚跟,不妨拭目以待。你对雅马哈的这些策略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