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说他开着新买的某豪华品牌轿车去邻市出差,结果在高速服务区排了半小时队加油。好不容易加完油,一看导航还剩200公里续航,油箱报警灯又亮了。"现在油价这么贵,这车喝油比喝矿泉水还快!"他气得直拍方向盘。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别急,华为这次可能真要改变游戏规则了。
就在上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深圳搞了件大事。他带着神秘微笑掏出一把车钥匙,背后大屏幕上跳出几个数字:1000公里综合续航、4颗激光雷达、800V高压快充。这些原本百万豪车才有的配置,现在居然打包塞进了一台35万级别的中大型轿车——享界S9增程版。
要说这车最狠的地方,就是它真把"既要又要还要"变成了现实。有个广州的网约车师傅试驾后跟我说:"以前总觉得电车省钱但跑不远,油车能跑远但烧钱,这车居然能边跑边充电,加满油充满电能从广州一路干到武汉不用停。"他说的正是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的黑科技,CLTC工况下纯电跑816公里,加上油箱续航直接破千,比某些燃油车还能跑。
更绝的是那个800V高压快充。我专门跑去体验店试了试,插上充电枪去隔壁便利店买杯咖啡的功夫,仪表盘显示续航涨了200公里。店员小哥开玩笑说:"以前电动车主蹲在充电站吃泡面,现在我们车主喝星巴克的时间就把电充好了。"这速度,比特斯拉超充还快15%,加油站的老师傅看了都得愣三秒。
不过要说最让BBA冒冷汗的,还得数车顶那四颗激光雷达。你见过给车装"四只眼睛"的操作吗?有次我在上海虹桥枢纽附近亲眼看见测试车表演"极限操作":前车突然急刹,左侧电动车鬼探头,右后方还有辆快递三轮车试图加塞。放在普通车上早该连环追尾了,这车居然像长了后脑勺似的,稳稳当当完成减速、变道、避让三连。后来工程师告诉我,四颗雷达能做到270度无死角覆盖,连地库里的减速带都能扫描建模。
可能有人要问:堆这么多黑科技,坐着舒服吗?上个月深圳车展,我亲眼见着个穿定制西装的老板在后排玩出新花样。一键开启零重力模式,429mm的电动腿托升起来,32英寸投影幕布缓缓落下,他居然用车载系统开起了跨国视频会议。更夸张的是隐私模式启动后,车外根本看不见车内情况,这配置以前只有迈巴赫S级顶配才有。
价格才是真正核爆点。北京某宝马4S店销售偷偷跟我说,自从享界S9增程版开启预订,来看5系的客户十个有八个会问:"这车跟华为那个比怎么样?"也不怪消费者动摇,35万的价格,买得到激光雷达四件套、百万像素投影大灯、鸿蒙智能座舱,而同样价钱买BBA,可能连个像样的自动驾驶包都要加钱选装。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杭州的周先生原本订了奔驰E级,试驾享界S9增程版后当场"跳车"。他给我算过账:每天通勤80公里,开奔驰每月油费2000+,享界用电的话成本不到300块。更让他心动的是自动泊车功能——小区机械车位只有1.9米宽,以前每次停车都要折腾十几分钟,现在车子自己就能丝滑入库。
当然,BBA也不是吃素的。听说某德国豪华品牌连夜开了紧急会议,工程师们对着享界S9的参数表直挠头。他们可能想不通,中国人怎么就把激光雷达做成白菜价了?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年轻消费者宁愿放弃百年车标,也要为鸿蒙生态和智能驾驶买单。
不过话说回来,华为这波操作也不是没有风险。上个月有媒体曝出,部分早期车主抱怨车机系统偶尔卡顿。但转头看看手机发展史,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时,不也经历过类似阵痛吗?关键是有没有持续进化的能力。听说ADS 3.0系统马上要OTA升级,到时候连乡间小路都能自动导航,这迭代速度怕是传统车企追不上。
站在黄浦江边看着往来车流,我突然想起余承东发布会上那句话:"智能汽车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谁历史长,而是谁技术强。"这话听着狂,但看看满大街的华为手机,谁还记得当年的诺基亚有多风光?现在,同样的剧情正在汽车行业重演。下次再有人问要不要选BBA,或许可以反问一句:"你是想要个移动沙发,还是想要个会自己开的智能终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