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这玩意儿,终于要被“管管”了。
你说它“鸡肋”?
那都是客气的。
工信部这回出手,要给它上上紧箍咒,也是被逼的。
这年头,车企们为了那点儿“科技感”,恨不得把车子外壳都给磨平了,但安全呢?
你想想,一个门把手,最基本的功能是啥?
开门!
结果呢?
为了美观,为了降低那一点点风阻,搞得花里胡哨,上下车跟解谜似的。
我坐网约车,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司机大哥自己都得摸索半天,乘客更是一脸懵。
这要是遇到紧急情况,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是真要命的!
为啥会这样呢?
不是车企们傻,而是他们太聪明了。
他们深谙“颜值即正义”的道理。
在他们眼里,车子不只是交通工具,还是一个行走的广告牌,一个展示科技实力的舞台。
隐藏式门把手,就是他们眼里的“高科技”,能吸引眼球,能增加卖点。
但这就像是,厨子为了摆盘好看,把菜都做凉了。
本末倒置啊!
汽车最重要的是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结果,为了所谓的“创新”,把安全给抛到脑后了。
特斯拉Model S那起事故,够让人警醒了吧?
撞车后门把手弹不出来,活活把人烧死在里面。
小米SU7也是,高速碰撞起火,车门自动锁死,应急拉手又藏得那么深。
这可不是电影情节,这是活生生的悲剧!
还有冬天,北方的小伙伴们深有体会,门把手直接冻住,想开门?
呵呵,先拿热水浇吧。
这还算好的,万一遇到事故,断电了,门把手直接罢工,那才叫绝望。
更离谱的是,有些车型的应急机械开关,连4S店技师都要学半天才能掌握。
这操作,简直就是反人类!
记住:安全冗余设计,不是摆设,是保命的!
长城汽车的魏建军就说了,这玩意儿重量大、密封性差、噪音还大,降低风阻的效果又微乎其微,所以坚决不用。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也承认,隐藏式门把手在极端情况下确实靠不住,正在想办法改进。
你看,人家心里门儿清。
但有些车企,就是死不悔改,非要一条道走到黑。
这种操作相当于,明知道前面是悬崖,还要加速往前冲。
有些车企稍微好点,比如奥迪和理想,在设计上留了后手,加了机械备份,确保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这就像是,给自己买了个保险,虽然平时用不着,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汽车制造商,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更危险。
现在,智能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很多“创新”设计,开始和实际用车场景发生冲突,倒逼车企重新思考。
这就像是,小时候觉得很酷的玩具,长大后发现根本没啥用。
不只是隐藏式门把手,中控大屏替代物理按键也是个问题。
大屏是好看,但操作起来真的方便吗?
盲操方便吗?
安全吗?
大众汽车已经开始在部分车型上重新用回物理按钮了,现代汽车和保时捷也准备跟进。
知道为啥吗?
因为他们发现,有些东西,还是老的好使。
这种操作,简直就是“返璞归真”的终极形态。
所以说,技术创新,说到底,还是要以实用安全为先。
智能电动汽车的进步,不能用没必要的事故来换。
前段时间对动力电池提出的新标准,以及对“智驾”表述的规范,都是在重申这个道理。
记住:科技,是为人服务的,不是用来炫技的。
安全底线,永远不能碰。
人真的是太难了,又要追求科技感,又要保证安全,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