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渡。
前头还在热议新能源,后头各家又死磕内饰智能、乘坐舒适。
这领克900八字还没一撇,就嚷嚷着预售订单破四万,恨不得昭告天下:“年度热门,舍我其谁!”
寻常百姓掏腰包,盼的是啥?
无非顺心、畅快、有里有面。
这领克900,对外宣扬空间宽敞赛过厢房,智能程度堪比人脑,安全性能固若金汤,听着真是让人心动。
车展上,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互动,让人感觉置身未来世界。
什么全方位防护系统,什么能原地转圈的座椅,恨不得把自家客厅原样搬进车里。
可话又说回来,这些炫目配置,真能对症下药,解决咱们的实际难题?
琢磨琢磨咱们的日常,早晚高峰,周末带娃遛弯儿,一年能有几次机会把座椅掉转,跟后排乘客促膝长谈?
智能车机听着高大上,能保证司机聚精会神,不分心吗?
安全固然关键,可更关键的,难道不是遵纪守法,文明驾驶?
这些年,汽车厂商越来越会讲故事了,他们兜售的不仅是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标签。
他们会告诉你,买了这车,你就是“都市新贵”、“模范老爸”、“潮流先锋”。
可揭开糖衣,本质不过是个代步工具,一个需要烧钱供养的铁家伙。
我身边有个朋友,前些年一狠心,买了辆号称“聪明绝顶”的电车,结果呢?
车载系统三天两头罢工,充电桩难觅踪影,续航里程更是惨不忍睹。
他跟我抱怨,这哪里是“聪明”车,分明是“糊涂”车。
这并非孤例。
现今不少车企,一味在营销和噱头上做文章,却忽视了车辆本身的品质和实用性。
他们恨不得把所有最新科技一股脑塞进车内,却从没考虑过这些东西是否真能优化用户体验。
另有一点不得不提,如今车价扶摇直上,动辄二三十万,甚至四五十万,这对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咱们胼手胝足攒钱买车,图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提升出行质量?
可要是买回来的只是一堆华而不实的摆设,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期盼车企能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想,寻常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过硬的质量,实用的功能,厚道的价格。
别老想着靠花言巧语博眼球,而应沉下心来,提升产品本身的硬实力。
汽车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唯有真正满足用户,方能赢得信任,方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希望领克900,以及其他车企,都能领悟其中真谛。
说到底,汽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