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董事长承认误判:错失增程、插电技术黄金发展期

01

广汽董事长冯兴亚昨天公开认错了啊

说自己误判了增程和插电技术 以为只是过渡方案 结果错过黄金发展期。讲真 这话听着挺扎心的 当年理想问界都在拼命推增程车的时候 广汽还在那里嘲笑人家“不够纯粹”呢。

现在好了。

人家理想去年卖了37万台 问界月销也稳定破3万 广汽的新能源销量 emmm 说多了都是泪啊。六月份15万辆总销量看着不错 但节能车才4万多 这比例真的很难看。要我说 传统车企这反应速度真被新势力甩开八条街了

冯兴亚这次反思还挺深刻 承认低估了里程焦虑这个痛点。确实啊 充电基建跟不上 车主还不是天天为找充电桩发愁?三四线城市充电桩覆盖率至今不到三成 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的视频刷爆过多少回了。

02

说起来广汽当年也不是没机会的。

广汽董事长承认误判:错失增程、插电技术黄金发展期-有驾

埃安2023年还卖了48万辆 在纯电赛道算头部玩家。可去年市场风向突变 增程车市占率从15%飙到27% 纯电反而跌了。用户用脚投票啊 谁想天天算计电量 担心半路趴窝

新势力把增程车续航做到1300公里 油电切换无感 纯电车主还在为冬季续航打六折骂娘。这差距 不是技术问题 是对用户需求理解的差距。理想为什么能成?人家创始人自己开几千公里测续航 广汽坐在办公室看行业报告能看出个啥来。

现在八月要上昊铂HL增程版 参数看着还行。但市场还会给机会吗?理想L7都改款三次了 鸿蒙智行门店铺到县城 广汽展厅里连混动展车都没几台。

决策层反应迟钝 终端更脱节。

03

有车主吐槽去年问混动版 销售还说“马上停产” 结果现在当成救命稻草。这就很尴尬了啊。

传统车企总爱把锅甩给“战略误判” 其实本质是用户洞察偷懒 没去充电站听车主抱怨。理想李想当年亲自体验长途驾驶 发现里程焦虑是真痛点 所以all in增程技术。广汽呢?开会讨论完就觉得纯电是未来。

广汽董事长承认误判:错失增程、插电技术黄金发展期-有驾

现在冯兴亚说要用十年技术积累弯道超车 听着像找补。混动技术专利八成在比亚迪手里 重新研发得烧多少钱?更别说时间成本了 等你技术成熟 人家都迭代到第三代了。

讲真 我去试驾过理想L9 那个增程系统真是丝滑。纯电模式下安静得不行 电量不够时发动机介入也很平顺。这就是用户要的体验啊 不用改变驾驶习惯 也不用担心续航

04

看看现在的竞争格局就明白广汽为啥急了。

零跑靠C11 C01这些混动车冲进销量前三 吉利银河系列月销破2万 连长城都靠魏牌DHT混动起死回生。市场已经用销量证明了 增程和插混不是过渡技术 而是未来五到十年的主流方案

充电桩五年内都难覆盖乡镇 混动市场至少还有十年红利期。但看看广汽的新车规划 增程版比竞品贵两三万 纯电老平台改的混动系统 油耗数据也不太亮眼。用户会用钱包投票的。

我去 想想都替广汽着急。当年华为主动找车企合作 广汽还嫌人家“要价高” 现在问界都卖疯了 赛力斯市值冲上2000亿 广汽菲克却刚破产清算。这打脸来得太疼了啊。

不过话说回来 现在认错总比死撑强。

广汽董事长承认误判:错失增程、插电技术黄金发展期-有驾

05

要真想翻身 先把销售话术统一了 别让消费者觉得是临时改的方案。

新能源赛道后半程比的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 广汽现在才搞合作研发 至少落后人家三年技术积累。华为ADS 2.0城区都能自己开 小鹏的XNGP也在拼命迭代 广汽昊铂虽然开始用华为系统 但消费者还认不认账难说。

说实在的 广汽这波操作挺真实。大企业船大难掉头很正常 至少肯认错总比某些车企硬吹“永不合作”结果销量崩盘强多了。但消费者最现实 你说破天不如车机流畅 智驾靠谱 价格厚道。

冯兴亚现在跑去深圳找任正非取经 态度倒是挺诚恳。珠三角车企近水楼台 深圳科技+广州制造本可以早成王炸 现在亡羊补牢吧。补课三年虽然晚了点 但总比躺平等死强

最后问界车主说句扎心的:当初你对我爱搭不理 现在抢着用我同款智驾?真香定律虽迟但到啊。不过话又说回来 新能源淘汰赛还没到最后圈 窗口期最多两三年 再磨蹭真就赶不上趟了。

老实讲 看广汽这次认错的态度 还是有希望的 就看后面能不能玩真的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