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发动机是否有积碳,观察排气管和节气门,检查火花塞和发动机声音,留意油耗变化,全面掌握爱车健康状况
开油车,谁没遇过这事?发动机积碳就像你喜欢油炸表现得特别明显剪不过:我每天上下班都不超速,不跑山路,也不拉拖车,为什么还会积碳?我也想问问这个问题,但你知道吧,积碳的速度其实跟人吃油炸食品一样快慢不定,有些人一年清一次才惊奇自己油耗变高了,有些人开个五六年都没特意去清,还能正常跑,跟车的使用惯、调教有关,也跟发动机自身的结构有关。
先说观察法。这是最直观,也最好入门的一招。看两个地方:排气管和节气门。排气管我一般摸着看,尤其是在冷车刚启动后,蹲下来摸摸排气口,顺手沾点黑灰,然后用手指揉揉,油腻感明显,那就代表燃烧不太充分,积碳在作怪。别以为黑灰就是脏,其实燃烧不充分,过多的碳颗粒就会堆在排气管里,时间长了,光是清理出来的黑粉就不少。有段时间我试了个早起观察法,在车静止后,冷车启动,看看排气筒喷出来的黑烟,不是每次都肝到能把手套染黑,但只要有点黑粉飘出,说明气缸内的积碳问题开始了。
再说节气门。这个我之前拆过,拆下来后,看到节气门边缘那圈黑油泥,想想都觉得烦。实际运用中,只要节气门边缘油泥越厚,积碳越重的可能性越大。这个看法有点经验值偏大,但绝大部分日常排查都用得着。
如果你真想定量检测,得去4S店,用专用设备(其实内窥镜更实用)把火花塞拆下来,插进去看气缸内部的积碳。这个东西跟我们做胃镜差不多,不夸张而且非常直观。我还曾经用手机相机拍了那张战况。发现一些人的火花塞是灰白色或浅褐色,说明燃烧良好;反之,如果电极上黑得像煤球,就得倒吸一口凉气了。这种判断虽不完美,但在日常自查中足够用了。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你们注意不到,很多人都是被感觉骗的。比如别人买车时,销售会告诉你,这车油耗最低13个,每公里0.3元左右。实际开下来,发现差不了多少,但平时油耗突然蹭上20%——那是不是积碳在作怪?可能。但也有人就是心里波动很大,实际没差多少,只是你自己感觉油门变重了。
第二个方面是感受动力。你试试,踩油门加速的那瞬间,车如果能随叫随到,那是正常状态。可要是不行了?油门深一点,车不但不给力,还像踩在棉花上,少了点弹性。我也试过两个极端:有天早上,急忙赶会,油门踩了半天都没反应,心想,不会是积碳堵住了空气进来了吧?问了个修理工,他笑:你这是惯了,车还在,还不算大问题。但也不能说这是假指标,毕竟这种出奇不意的感觉,确实跟积碳有关。
至于发动机的声音,听得出差别。正常的时候,发动机是平稳、均匀,没有杂声。可你去试试怠速状态,能听出哒哒哒的节奏缝隙,这就怪了。曾经我用手机录了段发动机秀,声音突然变得不稳定,总觉得它在打架。后来我又发现,怠速不稳、转速表的指针还你一前一后摇摆,这都跟积碳有关。怠速不稳在我看来,比感觉发动机哒哒哒都难受。
再说油耗,如果你平时惯没变,突然发觉油耗蹭蹭往上涨。想想你最近没有改路线,没多载人拉货,油箱里的油也差不多,但是跑完一片区,里程明显变少了。这种感觉很坑爹。积碳堆积在喷油嘴、进气门,影响雾化和空气流量,燃烧不充分,自然油耗会升高。你说,车子耗油不合理,是不是就得怀疑积碳?我自己粗算过,也不敢说特别精准,百公里多花一两油不算大事,但如果多花四五升,心里就明白了——积碳明显了。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猜测。这个事情我从没细想过:是不是因为设计上的微妙,导致一些发动机容易积碳?像某款车的气缸容积比较大,燃烧时间更长,尾气中的碳颗粒也多一些。没细想过,也许厂商优化油道和节气门的设计就是为了掩饰积碳积得快的事实。
哦,顺便说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有个朋友用的那车,自己感觉油门变肉之后换了火花塞,结果也没见效果。后来他告诉我:可能是气门和喷油嘴要清洗了。这让我觉得,不管如何,积碳都只是部分原因。毕竟,供应链那块也像个迷宫,有时候用料本身就不够优良。
维持发动机健康,不能只靠观察和感觉。你问我:你平时是怎么弄的?也就靠个大概:油耗、动力、声音和观察排气。很多积碳的早期症状都很微妙,得靠平日里多留心。
如果真要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扳扳手清洗?还是继续忍着,看它在油门里搅合多久才爆发?呵呵,真希望有人能给我点终极解答。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