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上市,李想的纯电路还能走多远?
小区门口那天又堵车了,刚好遇见老赵,他最近一直在琢磨换辆大点的SUV,说家里二胎出生后,原来的L7有点挤。顺嘴一提,“你听说没?理想新出的i8,好像比之前MEGA靠谱。”我还真是头一次听他说对理想感兴趣。
其实这车出来也不算突然。7月29号那天,朋友圈都被刷屏了,说是理想创业十年最大场地、最拉风的一次发布会——连李想自己都上央视聊起了梦想和压力。我记得今年二月份的时候就有i8谍照流出,那会儿群里有人开玩笑,“不会又整成个大面包吧?”结果真不是,这回是六座纯电SUV,比预售价便宜三万多,一下子让不少观望的人心动。
我摸过实车,比照片看着顺眼些。外形还是带着MEGA那股味儿,但屁股圆润不少,不再那么方正死板。前脸依旧很“理想”,但尾部改得像极了一台大家伙版Model Y。有意思的是,它居然没有前备箱,我问销售咋回事,他憋了半天:“主要为了低风阻嘛,现在水滴造型最吃香。”后来才知道,这样搞下来风阻系数只有0.218Cd,据说一般SUV都是0.25往上。
尺寸倒是真的唬人:长5085mm、宽1960mm、高1740mm、轴距3050mm。我试着坐进第三排,还能翘腿,就是上下车稍微费劲点。不过后排那个“大沙发”确实舒服,有次邻居家小孩直接躺平睡过去,下车还不愿醒。他爸乐呵呵地说:“以后出去自驾,全程不用抢座位。”
讲真,家庭用的话空间够用。而且空悬标配,不高也不矮(标准离地156毫米),调到最高176毫米——跟L9差不多。但这个高度有个问题,上周雨大的时候,小区地下库坡道积水,我犹豫要不要涉水进去;维修师傅拍胸脯保证,“只要别猛冲,一般没事。”
动力部分听起来挺猛:双电机544马力,总扭矩660牛米,从零到百公里加速4.5秒。销售吹得神乎其神,还让我体验一脚电门到底……可惜试驾路线太短,只能感受个起步推背感。不过他补充一句,“低电量时性能掉的不明显,”群友自测20%电时还能五秒出头破百,也算靠谱。
续航方面,他们全系标配三元锂5C超充池子。据说Pro版670公里,其它两个版本720公里,而且支持800V快充平台——十分钟灌500公里?理论上很美好,但我身边朋友吐槽过一次高速服务区排队等桩等到崩溃。“你们宣传啥达成率92%,实际情况赶不上计划啊!”不过后来他承认,在市区和郊县混合路况下跑下来掉表确实慢,比他的老Model 3强太多。这种细节反而更打动人。
辅助驾驶系统MindVLA也是第一次亮相,说白了就是视觉-语言-行为三合一的大模型。在微信群里,有老司机调侃“买这套系统送司机”,因为可以根据语音指令自动靠边停车或者变道啥的。有回员无聊,让它连续绕环岛五圈,人都晕菜了,它一点错乱没有。不过据传现在城区复杂路段偶尔还会犯迷糊,比如识别不了临时施工围挡,这块估计还有优化空间。
除了这些显眼配置,还有些冷门细节容易被忽略,比如禾赛定制的小体积激光雷达ATL,就为减小体积和功耗折腾了一年,据内部人士透露成本高得吓人。另外宁德时代给他们做的随形结构倒置技术,用来提升安全性防止热害扩散,也是业内少见玩法。有维修技师私下吐槽:“装这么高级,是怕以后拆修麻烦吧?”
其实从去年MEGA失利开始,公司内部就绷紧弦调整架构,把产品线划分清楚,每条线各管各的。不少老员工私底下聊天,说以前天天加班画PPT讨论方向,现在反而效率高些。“错判阶段,被销量绑架”这种话李总在内部信里也直言过,所以现在做i系列格外谨慎,小步快跑但绝不乱来。这一年光设计改动花出去20亿,不夸张是真舍得砸钱,就盼这一仗能翻身雪耻吧!
当然啦,大六座纯电SUV市场本来也不是块肥肉,高端市场销量占比一直有限。不仅特斯拉准备推Model Y L,还有蔚来的乐道L90、问界M8纯电版虎视眈眈,各有杀手锏。有趣的是,同价位传统油混插混车型还是主力军,新势力拼命卷技术与舒适度,可消费者多数还是纠结续航焦虑和补能便利性。所以虽然官方嘴硬“不追求销量”,但谁心里没杆秤呢?
最后插句题外话,有朋友专挑新款热门车型当网约专车开,他最近换成某品牌MPV后抱怨维护贵死个人。我劝他别急着入手i8这种新东西,新平台毛病难免,多观察半年再决定。他倒挺豁达:“赚的钱先养活自己,再考虑面子工程!”
免责声明: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参考理想汽车官网及用户真实反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