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荷兰政府突然通过司法手段,从中企闻泰科技手中夺走了半导体公司Nexperia(安世)的实际控制权。这家企业的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如功率管和二极管以及汽车芯片。且不说这个流程与美方对华管制十分相似,就连之后荷兰方面给出的解释,也是所谓的“国家安全”。
消息一经公开,中方很快就有了反制动作,禁止安世中国工厂向海外出口部分芯片产品。欧洲车企立马就开始慌了,为什么?因为安世生产的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产品是欧洲车企的订单。中国这边禁止向外界交付相关产品,欧洲那边很快就要面临断货。
到时候,不仅会影响欧洲汽车行业的排产计划,还会对供应链带来一次严重冲击。只要一星期无法交付产品,欧洲供应链就需要一个月进行整理,才有可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可以说,荷兰这一下子就把欧洲车企们给坑惨了,根据外媒发布的报道,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目前已经正式对外界发出呼吁,希望荷兰能够尽快解决关键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
言外之意,就是要通过向荷兰施压的方式,迫使对方主动与中方在相关问题上达成和解。之所以这么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安世中国在荷兰总部的业务版图上十分重要。
根据国内媒体披露,安世中国为安世封装了70%左右的芯片产品。这部分产品是通过欧洲设计并生产出来的晶圆,在中国东莞等地完成切割、封装,再交付到海外客户的手中。
换句话来说,离开了咱们中国的封装厂,荷兰安世自己也玩不转自家的产品。客户来要货,安世总部总不能那一片晶圆交付给客户进行使用吧?
另一方面,更换先进封装工厂的这一方案,荷兰也不是没有想过。只不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在这里摆着,等到安世荷兰总部找到了替代方案,欧洲车企早就因为断供而更换供应商了。
且不说耽误的时间成本,对于这么多的欧洲车企而言,光是由于缺少芯片而延迟交付的订单就是一笔大费用。所以,便就有了欧洲16家车企喊话荷兰,希望对方尽快解决芯片供应问题的事情发生。
如今,摆在荷兰面前的也是一道两难的选择题:选择撤回监管,恢复中国企业的实际控制权,相当于默认了之前的做法是“有意为之”。所谓“安全审查”“国家安全”都是对方捏造的理由,将不利于之后海外资本的赴荷投资。
至于将监管继续持续下去,那必然会面临中方新一轮的反制措施。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对于荷兰工业体系的影响只会更大。
所以,目前荷兰方面才会通过媒体向外界喊话,宣称将与中方化解安世半导体的僵局。这明摆着就是想要通过沟通的方式,将这件事给低调处理。
欧洲车企的施压,无疑揭露了当今全球化体系下各国供应链的薄弱一幕。欧洲汽车工业看似强大,但是,在某些领域也无法实现完全的独立自主。
全球化经济时代,本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结构,美国发动贸易战、关税站,通过行政手段来扭曲全球经济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在向远处丢出几记回旋镖,终有一天会砸在自己脑门上。
荷兰自认为掌握了安世半导体就掌握了全部,事到如今才猛然的发现,自己手中的底牌,也只是整条产业链之中的一部分。
工厂一停,订单就没了,客户一走,再想让客户回头,成本就要比当初高十倍。欧洲车企深谙此道,所以,才会在相关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声,要求荷兰尽快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