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车圈,有点不对劲。
具体来说,就是大家都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开始了一种很新的东西,叫“发疯文学”。
起因是荣威,这个过去总给人感觉有点佛系,有点“你买不买我都在这里”的老牌选手,突然搞出来一个叫M7的混动车,起售价8.58万。
8.58万,混动,长续航。
这三个词放在一起,就像你告诉我一碗兰州拉面,里面不但有牛肉,还送一个溏心蛋,甚至老板还帮你免了停车费一样魔幻。这已经不是来做生意了,这是直接来交朋友,而且是那种可以把命都交给你的朋友。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给端走了。那荣威这波,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和桌布都没给同行放过。
以前我们是怎么理解市场竞争的?是大家在一个餐厅里,各自点菜,比谁的菜色好,谁的服务员漂亮,谁的装修有格调。后来比亚迪秦来了,直接把菜单价格砍了一半,大家开始掀桌子。再后来,新势力们开始送冰箱彩电大沙发,等于是在餐厅里免费唱二人转。
现在荣威M7这个价格一出来,性质就变了。
它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竞争手段不是把我的菜做得多好吃,而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一起在废墟上吃压缩饼干,谁的饼干便宜,谁就赢了。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你现在去看所有车企的发布会,各种高大上的技术名词满天飞,什么智能座舱,什么城市NOA,什么AI大模型。讲真,我作为一个每天堵在路上,连蓝牙都懒得连的中年人,听这些东西的感觉,就像一个太监在听别人讨论哪种姿势更容易生儿子。
不是说技术不好,而是这些技术被过度包装成了一种“玄学”。它们在实验室里跑得666,参数拉满,PPT做得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但一到现实里,就得面对中国特色的魔鬼路况。
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里?不在特斯拉的FSD,不在华为的ADS,而在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只要路上还有一个不守规矩的老头乐,你所有的算法、所有的激光雷达,都得给它磕一个。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基于人性的博弈,是任何AI都算不出来的。
所以,当大家都在卷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科技时,荣威突然开窍了,悟了。它搞明白了一件事:对于绝大多数还在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来说,车最大的价值,就是作为一个能遮风挡雨的铁盒子,以最低的成本,把你从A点运到B点。
妈的,这不比什么虚头巴脑的智能座舱香?
一个8万多的混动车,它解决的是最基础,也最刚需的问题。就是让你用接近电车的成本,享受没有里程焦虑的出行。它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着小,一加油一充电,续航“嘭”一下就变大了。是不是黑科技?不知道。但对于每天挤地铁,闻着别人韭菜包子味的人来说,这玩意儿就是“任意门”,能让他早点回家,这就是最大的科技。
这种打法,其实是一种反技术崇拜的民粹解构。它不再跟你聊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把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砸你脸上:哥们,想不想省钱?
想,就是想。
这种简单粗暴,有时候比任何复杂的营销都管用。加大加大加大,便宜便宜便宜。但能过,就是能过。
当然,这种逻辑对某些品牌是无效的。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
你会发现,买这些品牌的用户,他们的决策逻辑和性价比基本无关。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是当你把它停在路边时,它替你向全世界宣告的一种身份。它是一种社交货币,一种金钟罩铁布衫。你跟一个奔驰车主聊油耗,他只会觉得你在侮辱他。
特斯拉也一样。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极简的设计,那种“我来自未来”的科技感,那种马斯克赋予它的“硅谷钢铁侠”光环。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买一辆车,而是维护这种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信仰,可能有点对不起那些真正有信仰的人。
但荣威M7的目标用户,恰恰是这两种“信徒”之外的,最广大的“无神论者”。他们不信品牌玄学,只信数学。一公里几毛钱,保养多少钱,残值率多少,算得清清楚楚。对他们来说,车就是一个家电,和冰箱洗衣机没区别。
所以上汽这波操作,属于是心态爆了之后的“顿悟”。它不跟你玩那些虚的了,它直接下场,用最原始、最野蛮的方式跟你肉搏。就像武侠小说里,一群人在比谁的剑法更飘逸,谁的内功更深厚,突然冲进来一个壮汉,抡起一把杀猪刀,对着所有人说:你们一起上吧,我赶时间。
这种颠覆感,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
所以,现在车圈的终极奥义是什么?不是技术,不是营销,而是谁先“发疯”,谁能豁得出去,谁能用一种“自爆”的方式,把所有人都拉到和自己一个水平线上,然后用自己最丰富的经验打败他们。
这,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荒诞又真实的车圈闪电战。就问你怕不怕?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