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困局:技术巨人与品牌矮子的生死突围

腾势困局:技术巨人与品牌矮子的生死突围

7月4日。赵长江调岗。李慧接棒。

腾势销售主帅更替的震动,远比官方声明的“轮岗制度”更耐人寻味。

D9的爆款光环下,暗藏腾势的致命伤——

它仍是消费者眼中“高端的比亚迪”,而非真正的豪华品牌。

单骑救主的D9:销量遮羞布下的隐忧

38.1万元均价。连续三月月销破1.5万辆。

但翻开账本?D9独占品牌75%销量。

Z9轿车、N7 SUV集体哑火——2024年12.6万辆总销量中,非MPV车型贡献不足25%。更残酷的现实是:

70%的D9用户来自BBA增换购,却常被调侃“换壳比亚迪”;

35万以上轿车市场,腾势销量不足奥迪A6L的十分之一;

2025上半年累计销量79830辆,同比增长34%?全靠D9独扛大旗。

技术赢了。品牌输了。

王传福期待的“承上启下”战略,卡死在“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地带。

N9的突围战:黑科技撞上“不会讲故事”的墙

3月上市的腾势N9,本是破局希望。

三电机独立驱动。680kW狂暴功率。3.9秒破百。

腾势困局:技术巨人与品牌矮子的生死突围-有驾

云辇-A空悬+天神之眼智驾。160km/h爆胎稳如轨道车。

甚至能像螃蟹横移——智能蟹行模式解决胡同会车痛点。

然而。

6月销量4668辆,虽冲进大型SUV前五,却被问界M9(1.3万辆)、理想L9(4893辆)碾压。

问题出在哪?

发布会技术参数占比62%,用户体验描述仅18%;

“圆规掉头”“天神之眼”等黑科技,被新势力同行拍成短视频能火三年,腾势却埋在参数表里;

理想讲“移动的家”,问界卖“1000万内最好”,腾势N9的标签?消费者记不住。

更急迫的是——

N8L仓促上阵。5月工信部刚曝光,直指30万级家用市场。

双车覆盖30-40万区间?业内担忧:技术同质化导致内耗。

N9强调“商务越野全能”,N8L主打“温馨居家”——营销端却未传递出差异。

撕不掉的比亚迪标签:高端化为何屡战屡败?

品牌战略的拧巴,从骨髓里蔓延。

技术全盘比亚迪化:易三方平台、云辇系统、DM混动……核心卖点与汉/唐系列高度重叠;

腾势困局:技术巨人与品牌矮子的生死突围-有驾

营销困在工程师思维:赵长江亲自测试AEB、强调车身钢强度,用户反问:“38万的车只谈安全?”;

渠道混血之痛:直营店拼不过新势力体验,经销商体系拉低品牌调性。

对比更显残酷——

理想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切中家庭痛点,问界借华为生态绑定科技光环。

腾势有什么?

“技术豪华”四个字,苍白如纸。

李慧的生死局:30万目标与品牌重塑

2025年销量目标30万辆——比2024年暴涨138%。

这意味着:下半年月均需卖3.67万辆,相当于当前业绩的2.5倍。

新任主帅李慧的底牌?

N9/N8L组合拳:用易三方技术+价格差覆盖更广人群;

品牌部重组:4月起公关团队并入比亚迪集团,由李云飞统一操盘;

出海押注:米兰设计周首秀、下半年进军欧洲,复制比亚迪全球攻势。

但真正的胜负手,藏在一句股东批评中——

“你们只有技术,不会营销!”

王传福的反思点题核心:

“把技术转换成情绪。”

腾势需要的不是更多黑科技,而是让“蟹行模式”变成妈妈接送孩子的从容,让“圆规掉头”成为商务精英的谈资。

腾势困局:技术巨人与品牌矮子的生死突围-有驾

结语:高端局的生死时速

当比亚迪汉L以2.7秒破百、兆瓦闪充重塑性能标杆,当仰望U8凭“原地掉头”刷屏社交网络——

腾势的挣扎愈发刺眼。

它手握比理想L9更强的三电机,比问界M9更低的入门价。

却困在“高端化”的最后一公里:

技术参数堆砌62%?用户体验仅占18%!

若李慧无法将“易三方”变成可感知的生活方式,腾势恐永难摆脱——

那个让车主脸红的称谓:

“精装修比亚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