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公务员与“滴滴”公务员——同样的编制,两重天地!

在大众眼中,公务员是捧着“铁饭碗”的群体,工作稳定、待遇优渥。

然而,体制内的现实却并非完全如此,“保时捷”公务员与“滴滴”公务员的现象,揭示了同一编制下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所谓“保时捷”公务员,多出自体制内家庭 ,从高考专业选择到考公岗位确定,都有父辈精心规划。

备考时无经济压力,能全职备考,上岸后凭借家庭积累与熟悉的人际环境,晋升之路顺遂。

日常工作中,这类公务员所在单位往往资源丰富、权力集中,工作强度相对较低,还能享受各种隐性福利,开着豪车上班,生活优渥。

而“滴滴”公务员则大多出身普通工农家庭,带着家人“端上铁饭碗”的期待进入体制。

入职后,他们不仅要努力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还发现薪资福利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保时捷”公务员与“滴滴”公务员——同样的编制,两重天地!-有驾

若是男性,买房买车更是压力巨大,一旦生活中遭遇变故,经济上便捉襟见肘,甚至出现了副镇长下班后跑滴滴、送外卖补贴家用的情况。

他们工作的基层单位,人少事多,责任重、休息少,还面临各种考核与追责 ,车补等补贴也难以覆盖工作中的交通支出。

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单位性质看,垂直管理单位经费有中央或省级财政保障,基层单位则主要依赖转移支付,经济实力决定了待遇差异。

权力资源分配不均,掌握审批权、执法权的部门天然占优,服务型部门相对弱势。

地域发展不平衡,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公务员待遇比中西部地区高出3 - 5倍。

此外,一些传统强势部门经多年发展,积累了稳定优势,后来者难以追赶。

体制内就像个小社会,有人生在罗马,有人还在拼命赶路。但无论如何,公务员只是一份职业,不是“发财”的捷径。想要过得舒坦,要么拼家底,要么拼本事,光靠那点死工资?除非你愿意一辈子精打细算。

所以,你是“保时捷”派,还是“滴滴”派?欢迎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