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的老赵头,最近又唠叨起他那家“早年吃香,现在门可罗雀”的4S店,嘴里还是离不开一句:“原来卖油车,跟捞金似的,现在?一天到晚全是问贷款、砍价、还得赔笑脸,钱全都进了库存里,踏踏实实的日子没见着。”他家店在市西郊,十几年前小镇上没几家像样的汽车专卖,他带兄弟硬是从几台长城皮卡、湘江小轿车起家,后来连一汽丰田都请他入伙。
去年下半年,供暖一来,看见赵头他媳妇在窗边拆着快递,说邻居老刘都改换新能源车了,“油车不值钱,4S店越来越难活,听说去年全国关了好几千家,咱这边不少已改做家具的、租给做奶茶饮品去了。”后头还有一出:那个传了大半年要跑路的广汇,还真出了事,镇上几乎谁家亲戚都在4S店干过几个月,听说工资压了仨月,年假都给白干了。
汽贸一条街过去汽笛声轰鸣,现在上午十点还能听见麻雀叫。最早关门那几家是主打自主油车的,经销商老板去年还穿西装溜达,现在直接骑电动车送外卖赚个零花,劝他回头卖新能源,搁以前,拉不下脸;现在,“卖自己换的那台电车都比油车好下口。”
说道具体原因,坊间版本乱作一锅粥。有人说新能源车主儿子都快上小学了,补贴有没有根本不在乎,反正不是冲着省补贴才买的电车;还有一说是22年城区限行一出,油车天生备受冷落。微信群有个混维修圈的噌噌发语音:“咱跑遍十个二手市场,你看还能多少油车进场?就是价倒挂得离谱,大多数经销商都得倒着赚钱,有师傅跟我说10万块钱新车,你忽悠到手去,卖出去得亏一万五,不打折想都别想。”
其实,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老4S门店,现在反倒沦落成烫手山芋。就拿王师傅举例,前年还自信满满接下黄金路口1200平的别克展厅,签了十年合同。前阵子去找他的同学喝茶,才知道别克展厅一半租出给卖健身器材的,另一半堆成仓库,药水味遮掩不住。他几次埋怨:“以前怕车进得慢,现在回款更难了,厂家让压库,贷款压着,卖不动库存车,利息一搭,扛不过去直接全砸手里。”
话说回来,别看售后保养还有点流水进账,真正靠卖车已经入不敷出。4S那帮销售兄弟跟我喝酒的时候还打趣,说今年“贴钱卖车冠军”早该给他们发奖了。一台指导价14万的小轿车,群友自测出来落地得砍到11万八,销售顺嘴一提:每卖一台还不够KPI考核的罚金,奖金当场打水漂,活儿谁还干得下去?
这些厂商对4S的“拖拽捆绑”也不是一天两天。压库,批量买断,实行返利政策——都明白,就是前脚签字收车,后脚得找银行担保贷款。去年县里一个叫大志的年轻老板,为了冲销量竟然用自己三套房产证抵押贷款,卖断气还是拖欠了供货商五十万外账。
偶尔还能碰到些冷门梗,比如某家法系品牌,居然前段时间以免费送原厂行车记录仪诱客户下单,听销售小王背后嘀咕:这些配置搁以前加价都难抢,现在成了清库存的大招,还送三年“车联网”免费服务。可惜,旁人都知道,这些冷门配置并不能挽回什么。
说几个小道消息:听说部分一线品牌有人打算把展厅模式改学新势力,茶歇、咖啡、智能互动啥配置全上线,“卖体验”而不是光卖车,不过老师傅摇头:那都是噱头。另一伙人干脆把二手业务放大做,这阵子二手油车贬值更厉害,谁买二手还要看个三四回,新车倒贴,二手亏一圈,别提多闹心了。
究竟油车4S还有没有活路,这谁都说不准。去年十一店庆,赵头试图低价甩库,最后剩下的几台车,给老同学和他侄子做婚车,“打包当人情了”。春节一过,只见招租广告挂在门外风吹日晒,他自己在旁边配钥匙小屋蹲着喝茶,瞅着马路对面刚开张的新能源体验店,那股复杂劲儿,连他自己都说不明白。信不信,前阵子那家“最抗跌”的车系,居然还落了个贷款合同纠纷,闹了半月才消停。你说,这局面以后能整出啥新花样?真是说不清。
全部评论 (0)